第922章驚天鉅變(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燮元還派出了使者,迅速的跟楊嗣昌和洪承疇聯絡上,希望能跟他們連共同密謀,用盡了所有的兵力,不惜一切代價,往濟南進行攻擊,說白了就是想把七十萬人都派上去,對濟南進行致命一擊,如果能夠攻下濟南府,活捉劉遠橋,他們就可以死裡求生。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洪承疇和楊嗣昌,在聽說敵人從天津衛登陸以後,就完全沒有了鬥志,一下子就垮了。
當統帥都沒有了鬥志,一下子都垮了,其他的人也就更加的支撐不住了,他們幾十萬人的軍隊,居然在短短的幾天之內,就宣佈向對方投降……。
而更令朱燮元感到絕望的,就是前去勸降洪承疇和楊嗣昌的,不是別人,居然還是名聞天下的靜雲公,像靜雲公這種人,居然都為劉遠橋所用,大明真的是黔驢技窮,無以為繼了?
為了保證大明的最後一點兵力和血脈,朱燮元也都別無辦法,只能夠迅速的撤退。
馬啼南去人北望,眾將士相顧無言,淚流滿面。
朱燮元跪地悲呼:“皇上呀……!
在山東,他們是無法立足的了,他們在山東實行的是以戰養戰,就食於敵的政策,這種政策確實是可以給敵人以巨大的打擊。
但是也都令他們民心盡失,他們所到之處,處處被當地的百姓敵視,他們打著官軍的旗號,卻連賊兵都不如,當地的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
朱燮元就知道,實行這樣的政策,其實就是把這些百姓都往華夏軍那裡推,朝廷要在這裡收攏民心,這就難了。
當時朱燮元還在想,這都是小事,只要能夠打敗敵人,擊垮劉遠橋,民心散了,可以繼續的收攏,繼續的收買,多花幾十年的時間,就好了,只要大明還在,天下還在,就不怕。
現在好了,敵人的前鋒部隊,突然出手襲擊京城,京城危在旦夕。
他們幾十萬大軍都沒有辦法及時回防,坐視大明被斬首。
在此之前,許多人都認為,在北方,大明是佔據有優勢的,他們是屬於進攻的一方,七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攻入山東,好大的聲勢,轟動天下。
這令天下各大勢力,都停止了自己手上的軍事行動,坐看大明與華夏帝國之間的這一場總決戰。
因為他們都擔心,雙方正在決戰的時候,不知道鹿死誰手,他們提前的站隊,很容易就會站錯隊,押錯寶,那時候後果是很嚴重的事情。
很多人都認為,這一場激烈的,慘烈的大戰,會曠日持久,他們有的是時間,靜觀其變,坐收漁翁之利。
有人認為,華夏軍會慘勝,也有人認為,大明會取得勝利,但是從來沒有人會想過,大明敗得這麼慘,敗得這麼快。
前一刻,還風光無限,出動幾十萬大軍,圍剿敵人,轉眼之間,他們的大軍,就煙消雲散,這一次大戰,就是大明朝最後的拼死一博,垂死掙扎,這一次也都沒有辦法擊垮敵人,大明就真正的沒有辦法了。
朱燮元部就像喪家之犬一般,從濟南城下敗退,退出了泰安,迅速退向河南
朱燮元就知道一點,如果他們不及時的撤退,等待他們的只有死路一條。
這樣子的劇變,朝廷的君臣,還不知道,還被矇在鼓裡,這樣的訊息,可以說是轟動天下的訊息,幾天就傳遍了大江南北。
但是京城因為被華夏軍封鎖,訊息其的滯後,根本就不知道,形勢已經發生了如此駭人聽聞的鉅變。
在京城官員的眼裡面,現在的北京城,雖然被圍,但是他們也都發出了勤王召令,天下各路兵馬,都會迅速的入京勤王救駕,楊嗣昌、洪承疇部大軍,會迅速的回防,這麼多大軍回來,劉布除了逃跑,就沒有別的選擇。
當然這也是他們一廂情願的想法,可能也是他們別無選擇的想法,因為他們總不能想著,現在就開始投降吧?
當然現在有許多人,已經發現大明不妥了,已經打定主意,改頭換面,另投明主了,這就是崇禎皇帝下令早朝,卻沒有什麼官員前來。
這些官員,大多數都機靈的稱病不出,皇帝哀嘆不已,哪裡有這麼多人有病,這些人都成為了牆頭草,隨風倒了。
如果是往日,他早就下令錦衣衛,去把這些人都抓拿了,通通的投進詔獄裡面,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他甚至能使動的錦衣衛都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