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入住東宮(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布在進入了南京城以後,就開始大宴群臣,然後入住東宮,並且在東宮進行辦公。
在劉家的地位之中,劉布就是當之無愧的太子爺,估計劉遠橋登基之日,他就會被毫無異議的立為太子,所以他也都想都不想,就搬進了東宮去住,所有的人也都認為理應如此。
當代在方位上也有很重的等級觀念,在建築中位於中央座北朝南是最尊貴的,除正殿外,就東西兩方而言,以東為大,這是歷代的傳統,民間也是如此。
太子稱為東宮,是因為太子以諸皇子之首和儲君的身份,地位僅次於皇帝,理所當然地應該居住在除正殿,即皇帝所居住的地方之外的等級最高的地方,而東宮也就成了太子的代稱。
歷朝歷代,天子立嗣,事關國家根本,在此以前,歷朝歷代都是皇帝在世時,確立太子人選,並因此形成了一整套圍繞太子儲君的官制。
大概從東漢時期東宮就成為了皇太子官署,而東宮一詞遂成太子的代稱。
東宮的體制完備於隋唐時期,從其建制來看,東宮機構對於身為儲君的太子而言,其意義類似於朝廷百官之於皇帝,一定意義上說,東宮體制是一個相當完備的權力體系,或者說是一個準朝廷,因為在事實上東宮體制正是一個微縮的朝廷。
隋唐時期,設太子三師、三少(太子太師、太傅、太保,太子少師、少傅、少保)與太子賓客,各掌對太子的輔導教諭。其下所設的詹事府類似於朝廷的尚書省。
太子亦有兵權,即十率府,即左右衛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左右監門率、左右內率,各統領東宮兵仗羽衛、巡警等事,與朝廷之十六衛羽衛京師、宮禁毫無差別。
當然,東宮的衙署很多,官職也很多,東宮所有的官職,在朝廷中都能找到對應的官職。由此可見,在隋唐時期東宮的體制已經十分完備,並且與朝廷之政治體制構成了極其密切的對應關係。
這樣的機構,令劉布想起,有點像是後世美帝國的副總統,後備的領導班子。
當然劉布他這一位太子,又與歷朝歷代的太子有些不同,這就是歷朝歷代的太子,都是由皇帝冊封的,而劉布的太子之位,彷彿好像是自己打回來的。
如果論起這功勞和權利,他其實不在他父親之下,而且劉家的江山和地盤,主要是他打下來的,劉布的東宮是劉家權力體系之中,權力最大的那一批,基本上所有的軍權,財權都掌握在他的手中,所以說他的東宮體系,目前是不可能只是後備的。
當然現在的劉家,他是處於一種相對尷尬的地方,這就是他們基本上己經擁有作為了一個國家的基礎了,但是他們卻沒有立國,沒有稱帝。
劉遠橋他現在的身份也有些特殊和曖昧,比如說他現在已經成為大明僅次於皇帝的第二大勢力,他所控制的地盤中的兵馬,比建奴還多,但是他卻是沒有稱帝。
就連現在的建奴,他們都自稱為後金國,天聰汗了,而他劉遠橋現在的身份,還是朝廷的登萊巡撫,當然他這一位登萊巡撫,所掌管的地方,可是遠遠的不止於此了。
所以他們這裡,現在也沒必要說官銜和體制的問題,誰掌握權力,誰就是大佬,如果從這方面來說,劉布他的權力不比他老爹差,是沒有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的人。
甚至就目前而言,他這一位太子也都是板上釘釘的,毫無疑問的,也是皇帝沒有必要猜忌的那種人。
比如說當年的李唐皇朝,權力爭奪如此殘酷和激烈,那是因為他們有眾多的選擇者和繼承人。
而且在後世來說,許多人都認為李世民造反,是迫不得已的,大唐的天下是他打回來的,不應被建成奪走。
這只是李世民當了皇帝以後,一直掩飾和粉飾太平,大唐的天下又怎麼可能是他李世民打下來的,如果說大唐的天下是他李世民打下來的,就有點相當於說現在,劉家的天下是劉忠勇打下來的一般,他扮演的只是一個衝鋒陷陣的大將的角色。
而他的父親李淵,還有他的兄長李建成,才是統帥級的人物,在幕後居中排程,安排一切,李建成所作所為,其實也都跟劉布現在的差不多,他沒有親自的領兵打仗,衝鋒陷陣,但是卻是在幕後策劃和調動,訓練軍隊,調集糧草,所以他李世民才可以擁有源源不斷的糧草,才可以放心的去各處,在這方面來說,他李建成的功勞一點都不比李世民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