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番作答,錢謙益發現,劉遠橋遠比劉布好說話。

劉遠橋他畢竟是一個混了幾十年的老油條了,比起劉布的稜角分明,鋒芒畢露,那是多了幾分圓滑,他八面佛的外號,真心不是白叫的,這指的是他很擅長與人處理關係。

錢謙益還想吹幾句的,卻被旁邊的劉布瞪了他一眼,劉布可是寫好了劇本,讓他照著來演,這貨竟敢跳戲,這還得了?

錢謙益不敢逆劉布之意,他乾咳一聲,大聲說道:“劉公起兵伐明,拯蒼生,救萬民,理應為華夏之皇。”

錢謙益說完這句話的時候,當先跪了下來,高聲說道:“拜見華夏皇帝陛下!”

錢謙益跪了下來以後,他身邊的文武官員,也跟著跪了下來,就連劉布都不例外,他們高聲的說道:“華夏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時劉遠橋重要的幕僚王文東,抱著一件龍袍衝了出來,披在了劉遠橋的身上,也跪了下來,說道:“華夏陛下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一招學的自然就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這樣子的場面,令劉遠橋顯得有些意外,有些手足無措,他說道:“某隻是做了一華夏子民應做之事,如何敢當為華夏之皇!萬萬不可!萬萬不可。”

錢謙益跪了下來,高聲說道:“朱明天子,不修德政,招至天咎,四海大亂,民不聊生,天下無公,真不知道幾人稱霸,幾人稱王,公今為王,當是順應天命也!”

他說完這大義凜然的話以後,繼續的大聲高呼:“華夏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打頭陣的錢謙益高呼口號以後,其他的文武大臣們,也都紛紛的高呼口號,並且跪了下來,行三跪九叩之禮。

這就是勸進了。

他們這些文武官員,跪了下來以後,旁邊的百姓和軍民們,也都紛紛的跪了下來,高聲大呼。

要知道這可是勸進的大功,如果劉遠橋當了皇帝,大家都是從龍勸進之臣,少不了一番封賞。

以後也可以向子孫的吹牛逼,說道當年的華夏皇帝,正是在某的勸說之下,順應大局,順應天下萬民之冀望,當了皇帝。

劉遠橋看著這多達數十萬的百姓軍民,跪地上,向他高呼萬歲,勸他當皇帝,他顯得十分的手足無措和驚訝,他說道:“劉某不過是一個普通漢人,只不過是做了一些小事情而已,如何敢負天下之望?”

錢謙益大聲疾呼:“公若不出,奈蒼生何?”

錢謙益都這般說了,其他的文武官員又跟著勸進。

他們這些人,就是在勸劉遠橋當皇帝的,劉遠橋能當皇帝,就是自己造反乾的好事,但是他卻做的好像是別人逼他做的,勸他做的,他是迫於無奈才做的。

這已經是大夥第三次勸進了,他也都拒絕了三次才顯得迫於無奈,劉遠橋朗聲說道:“既然天下的軍民和百姓,都勸某進,某也不敢斷然拒絕,讓某當皇帝,這是萬萬不能,就怕令天下的百姓、海內豪傑失望,某願先做華夏王,行監國之事,待天下百姓信服,無人制止,再做定奪。”

這是他們事先寫好的劇本,也是要他們要唱的戲碼,錢謙益等馬上把握時機,大聲的說道:“華夏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這也是他們預定的計劃,劉遠橋千里迢迢而來,如果馬上就登基稱帝,這會顯得非常倉促。

他們如此倉促,準備不足,登基大典就會顯得非常的寒酸。

在這時候寒酸就代表著低階或者是草臺班子,缺乏權威別人就會看輕了他們。

像是崇禎皇帝,他由他的皇兄手上接轉過皇位,就算是再簡陋再簡單,別人也不會笑,一切都因為他們是皇家,天皇貴胄,受命於天,所有的東西都是他們的,有普天之下共同認可的合法性,甚至他搞得簡單,別人還會認為他就是節儉。

但是劉家則不同,劉家是造反起家的,他還是大明的家奴,家奴造反,本來就缺乏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許多人都不會看好他們,即使是屈服於劉家龐大的力量,也都是暫時性的,一旦劉家出了什麼問題,他們就會群起而攻之。

說白了還是沒有底蘊,所以他們的開國大典,必須做的聲勢浩大,威震天下,讓全天下人都知道。

劉遠橋他以華夏王的身份,進行監國,籌備開國大典,這也是最為合適的,這讓他可以行使至高無上的權力,讓人八方來投,同時也都可以有條不紊的準備著自己的登基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