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當一個鉅富,過著鐘鳴鼎食、富若王候的生活,這一點他也都做到了。

又比如說當一個大官,保護百姓,守護一方,在青史留名,這一點他差不多也做到了,當然他不是大明的好官,卻是東三府百姓心目中的好官,未必可以名留青史,但是他卻是真正的好官。

劉遠橋有眾多的夢想,基本上都實現了,他是一個驕傲和自負的人,而自己縱橫山東二十年,贏得了八面佛的外號,這是一個極高的讚譽,他偶爾在想,自己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而在他眾多的夢想之中,即使是在夢中,他都沒有想過,自己會造反當皇帝。

劉家富貴已極之時,他想的也是如何的教導好劉布,讓他繼承家業,把家裡面的富貴傳下去就行了,如何保住家業,才是他想做的,他沒有想過,劉佈會把他的家業和勢力變得這麼強悍,由財閥變成了軍閥,最終不可避免的揭竿而起,造大明的反,至今天,終拿下南京,有可能登基稱帝。

劉遠橋曾想過,如果不讓劉布從軍,不讓他掌兵,說不定他們劉家就不會如此,如此一來,他最多也就是一個會吃喝玩樂的富二代,花花公子。

誰知道給了他這一個舞臺,他會唱的這麼好,自從劉布毫不猶豫地把劉家扭轉成軍閥的時候,他們劉家的命運,彷彿就是別無選擇了。

要麼任由朝廷肢解,要麼就是造反。

大明適逢末世,妖魔鬼怪橫行,劉遠橋想把家業傳下去,安享劉家的榮華富貴,只怕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用劉布的話來說,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爆發中崛起,劉遠橋幾經考量,還是決定拼一把。

畢竟朝廷也把他們逼到了牆角,彷彿也都不給他們選擇。

說起起兵造反,他們劉家開局的本錢,好像要歷朝歷代,任何一個造反的人要好。

論起在政壇和軍事方面的實力,他或許不如造反的李淵家族,但是如果論起錢糧方面,他未必就會比李淵父子遜色多少。

至於說比起大明的太祖皇帝,他的開局要好上了許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遠橋也是一個桀驁不馴的人,他絕對不是引頸就戮的人,所以乾脆就拼一把。

結果劉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弱,朝廷也都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居然讓他們短期內就成了氣候。

劉家由山東東三府的一偶之地的勢力,變成了名聞全國的強大勢力。

今天劉遠橋,率領著一支龐大的艦隊,浩浩蕩蕩的前往南京,正準備入主南京,面南背北,登基稱帝。

劉遠橋也都明白一點,當他們南下之時,便已決定了他們的命運,他們再也沒有辦法跟朝廷議和,和平共處了,只有一方真真正正的倒下,才能夠天下太平。

劉遠橋看著自己麾下這一支龐大的艦隊,還有這些彪悍的戰士,心裡面也是豪氣萬丈,有一支如此龐大的軍團,縱橫天下,亦非難事,既然是如此,為何要忍讓的做人,而不是轟轟烈烈的幹一場。

劉邦能當皇帝,朱元璋也能當皇帝,這充分說明了一點,這便是王候將相,寧有種乎?

如果是以前,劉家只是一個在地方造反的勢力,當他們衝破江淮,拿下江南之時,他們就變成了可以跟大明平起平坐,爭奪天下的強大勢力。

所有以前不看好的人,紛紛的都對他們看好了,他們的大軍所到之處,敵人望風而逃,大明的重鎮,他們傳檄而定。

在造反之前,劉遠橋他無論怎麼想,也想不到大明居然會如此的不耐打,如此的孱弱,想到了此處,這可是令他感覺到世事的無常,這時候他不可避免的念起了楊慎那一首名傳千古的絕唱《臨江仙》,大明的衰落,劉家的崛起,還有他劉遠橋有可能登基稱帝這種種的一切,讓他產生一種: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想法。

劉家海軍龐大的艦隊,護送著劉遠橋一行人,浩浩蕩蕩沿江西進,所到之處,百姓軍民,爭相的跪拜。

今日的劉遠橋,沒有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劉遠橋他去南京是幹什麼的,儘管許多人不服,但是有一點是不可避免的,這就是這一切是既成事實了。

大明即將進入南北朝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