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大好訊息(第1/2頁)
章節報錯
書生這般的解釋,可就令這些人恍然大悟,感覺到好像是撥開烏雲見青天一般,也有著風雨過後終見彩虹的欣喜。
大明作為一個農耕國家,他國家主要的稅收,就是來自於田地稅,還有就是鹽稅、酒稅等等,像其他的稅收,比如說商業稅是非常的少,非常的低的。
這就造成了一個局面,就是貧窮的人負擔極重,富裕的人負擔極輕,越來越有錢。
更坑的就是貧窮的人負擔越來越重,而富有的人則想方設法的避稅和偷稅漏稅,造成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結果就造成了這一切的不合理和悲劇坑爹的局面出現了。
劉遠橋他商人出生,就是當了官員,也是一個專門負責管錢那一種人,他對於這方面的門門道道,是非常的清楚,非常的明白,對於一切的不合理都有一個合理的應對方式。
以前他只是一個小官,無論是萊州知府,還是登萊巡撫也好,都是大明的小官,對於國家的政策,朝廷的詔令,他是無力反抗,也不敢反抗,只能夠聽之任之,但是現在他自己坐了天下,他就知道天下要長治久安,就要有一個合理的稅收方式。
在他佔據了山東以後,他在山東的收稅方式都進行了改變和重新的整頓。
劉遠橋他很明白,天下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流民造反,這就是因為老百姓負擔極重,根本就沒飯吃,活不下去了,要麼是餓死,要麼是造反,而這些有錢的則是苦奢極欲,最後雙方都是同歸於盡了。
所以必須尋找一條共生共存的道路,這才可以令他們延續下去。
大明朝廷之所以這麼窮,完全是為被這些當官的坑死的,這些當官的稅收政策,說白了就是往石頭裡面去榨油,而真正的油坑他們卻是偏偏不動,結果就變成了根本收不出什麼稅來。
劉遠橋在統治山東以後,他第一件事就是官民一體,全部收稅,無論是什麼人,無論是誰,都必須要收稅,當官的是有權威,是有特權,但是卻是沒有任何的權利避稅和免稅。
只要你是經商做生意等等的,就必須要交稅,無論你是什麼身份,什麼出身,只要你是做生意的,就必須要交稅。
反之這些耕田的老百姓,只是收相當低的一些稅收,這些稅收只是負責維護基層,最基本的維護。
劉家從來也不指望,也不依靠這一點田地稅作為他們的救命糧,他們對於田地稅的指望,只是供應地方基層官府的支出,能維護地方的基本就行了,至於他們的上層官府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支出,一是來自於戰場繳獲,二是來自於他們做生意;三來自於蜉銀子一役。
劉遠橋他在山東的稅收改革,令他們獲得了民心,收入也大大的增長,劉遠橋經營東三府的這幾年,可是令東三府,政通人和,夜不閉戶。
而且他們所獲得的稅收和錢糧之多,也不是朝廷可以想象的,如果劉遠橋的財務報表交給皇帝看,估計皇帝都眼睛都會睜得大大的,不敢相信,天下居然這般有錢。
他們透過這樣子的政策,迅速的獲得了民心,大明拼命的收稅,而劉家卻是在減稅和免稅,百姓站在哪裡,不用說都知道。
而且劉家是造大明的反,劉家的在許多人眼裡,這是反賊,天生的就帶著不好的名聲,但是隨著他們這些政策的推出,許多人都認為,劉家比朝廷更加適合統治這一片地方,他們從這些土地上獲得了錢糧,徵調了大批的兵員,這是他們實力越來越大的一個原因。
劉遠強他在濟南德王府裡面居住和辦公,他現在雖然還是登萊巡撫的頭銜,但是他現在已經相當於齊地之王了,他居住在王府裡面,管理著整個山東,劉遠橋的身邊,一直也都聚攏著一批人,他們鼓吹著齊人至齊,高度自己的口號。
這些人已經跟劉遠橋深度的捆綁在了一起,再也下不了車了,劉家出事,估計他們也都會被誅連。
許多人都認為,劉家如此的勢大,不可力敵,朝廷除了服軟,沒別的辦法,如果朝廷服軟,山東就會像雲南一樣高度自治了,他們這些地方的豪強,也會獲得更多好處。
誰知道朝廷也真的硬氣,硬是沒有答應他們的要求,還發動大軍對他們進行攻打,幸虧齊軍也都相當的爭氣,把朝廷的大軍打垮了,打得落花流水,粉碎了他們攻打山東的陰謀。
到了這一步,劉遠橋及其身邊的人都感覺到有點眼前無路的感覺,如果他們不獲得大明的承認,只能繼續跟大明對著幹,想想大明的強大,跟他對著幹的,從來都沒有好下場,所有的人都頭皮發麻,覺得前方無路。
誰知道就在這時,又出現了變局,江南作為朝廷的大本營,作為朝廷圍剿劉家的重地江南,居然出了這種事情,劉家毫不猶豫,果斷出兵,迅速的進入了揚州、強渡長江,拿下了鎮江,一舉的攻下了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