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戰略困境(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嗣昌、朱燮元、洪承疇等人率領數十萬明軍,以雷霆萬鈞之勢,攻進了山東,他們認為,他們雷霆一擊,可以給華夏軍以致命的打擊,令他們軍心大亂,士氣受挫。
畢竟華夏軍今年出了不少的事情,他們倚為中流砥柱的劉布,據說是死於刺殺,他們倚為命脈的運河也都癱瘓,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漕邦開始叛亂,這些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所以這令一向強勢的華夏軍,軍心受挫,在開打以後,他們就處處的處於下風,受制於人,在朝廷大軍的兵鋒之下,苦苦的抵擋,苦苦的掙扎。
楊嗣昌和洪承疇等人,他們都樂觀的認為,他們都可以輕易的攻進山東,搜刮了這些地方的錢糧和輜重以後,然後重兵圍攻濟南,三路大軍,數十萬雄師,包圍了濟南府,拿下了這一座重城以後,然後沿運河大舉南下,收復江淮,飲馬長江,與劉賊對抗。
如果能夠在濟南殺死了劉遠橋,則更好,這有可能讓他們提前平定的敵人之亂。
但是當他們殺入了山東以後,這才發現,隨著他們佔領這麼多的城市,他們必須不斷的分兵,但是他們想要的又搶不下,而且還在這幾座城市前被打的頭破血流,這樣子的情形,可是令他們憤怒之極,有些彷徨無助。
華夏軍並不像他們想象之中的一觸即潰,更不像他們想象中的軟弱可欺,對方訓練有訓,裝備精良,並且最為重要一點,他們獲得了百姓的支援,而朝廷沒有獲得百姓的支援。
對於東路軍的楊嗣昌來說,德州還有青州府,就是他們眼前的一大塊肥肉,吞下去他們就肚滿腸肥了,也會變得足夠的強大。
對於西路軍的洪承疇來說,這地方就變成了臨清,拿上了這裡,他們就會獲得足夠多的補充。
他們的對手方世藩、王文生,都是一方的豪強,以前他們只是默默無名之輩,連一個功名都考不上,靠著家族的勢力在混,但是讓他們獨擋一面以後,居然發揮如此最巨大的作用。
以前洪承疇,他就在想,拿下臨清易如反掌,他手下有的是驕兵悍將,有的是不怕死計程車兵,但是到了這一刻,雙方真正廝殺起來的時候,他才發現,對方遠比他想象之中的厲害。
洪承疇他就在奇怪,王文升和方世藩這些人,在大明當官時就稱得上是牛鬼蛇神,怎麼到了華夏在這裡,就像是水鬼升城隍,都成了精一般?
這並不是說是他們的做事方式改變,而是能力都好像更加強了,變成了一代能人,難道真是的是,大明的官場水土養出來的都是貪官汙吏,而華夏賊卻是培養出好官員。
想到了這點,洪承疇他是十分畏懼的,如果是真的是這般,這隻能說大明就是病入膏肓,暮氣難振,遲早是死路一條。
以前他們想的輕鬆,沒有糧草了,就去敵人這裡搶,沒有了民夫和後勤輜重,就去敵人這裡搶,因為這些都是反賊,都是叛民,不殺他們就是仁慈的了,但是到了這此時此刻,他才知道,這種做法有多麼的坑爹。
敵人也都知道了他們的作派,知道官軍不是為了拯救他們,而是為了掠奪他們的錢財,奴役他們的子弟,所以他們同仇敵忔,上下一心,共同抵抗官軍。
官軍進入山東以後,有多麼的被動,他們基本上沒有得到本地鄉紳的支援,沒有人拿著糧食前來犒軍,更加沒有百姓為他們通風報信,而是百姓只要聽到他們的風聲,就望風而逃,許多人寧願被官軍砍死,都不願意被他們帶進大營裡面去。
他們進入了這裡,確實是弄到了一些糧食,得到了一些軍餉,但是這些帶是帶血的,同時也都激起了當地的民憤,當地的老百姓就稱官軍就是吃人肉還要把骨頭都嚼碎的惡狼,寧死都不能落入官軍之手。
百姓如此的抗拒,就讓他們加入了華夏軍的行列,抵抗官軍的入侵。
是的,他們是大明朝的官軍,本來就是為了收復失地,平定反賊而來,但是在當地老百姓的眼裡,他們可就是成了前來搶奪他們地盤,侵略他們的敵人。
洪承疇他就感嘆,如此便是拿下了山東,要治理山東,非幾十年不能奏效。”
這人心都散了,要收攏回來這就難了。
不過朝廷現在只在乎收復山東,剿滅反賊,至於百姓怎麼想的,他們就沒有人在乎了,在他們眼裡,這些百姓就是他們的魚肉,想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想殺就殺,想想打就打,如果是以前,還有幾分顧忌,但是現在山東都已經被華夏賊給佔領了,這些都是敵人,都是從賊的,表明他們有權對這些人進行處置。
也就是因為官軍都有這種想法,他們也都把這些百姓不當人,抓住了不是打就是辱罵,要麼就是處死,最慘的就是婦女,不僅要被他們凌辱,還要為他們洗衣、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