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苦命之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崇禎皇帝算是一個苦命的人。
如果以前這般說的話,估計沒有人會相信,許多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幸運的人,如果他不幸運,早在他老爹當年在慈慶宮當太子的時候,被鄭貴妃拼死折騰的時候,他就會被折騰死了。
結果朱由檢他和他的老哥朱由校,那是頑強的活了下來,並且長大成人,娶妻生子。
更加令他稱得上是傳奇的,這便是他的老哥,居然在二十三歲就駕崩了,天啟皇帝無子,就把皇位傳給了他,本來他只是一個藩王,等到了一定的年紀,王府建成以後,就得去地方就藩,如果沒有皇帝的詔令,終身不得回京城,算是皇族旁支了。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他的老哥死得這麼早,大位就傳給了他,落在了他的手上。
朱由檢十七歲當皇帝,年號定為崇禎,他一上臺就剷除了在天啟年間,呼風喚雨,為禍朝廷的九千歲魏忠賢和客氏,這就為他贏得了聖明天子的稱號,大明也一洗了前朝風雨如晦的那種頹勢,朝廷上下一心,君臣同心,準備幹出一番大事來。
崇禎皇帝他也是一個勤奮的人,天朝的天啟皇帝,可是非常的懶政,他待在木工房的時間,比待在御書房還久,他無心政務,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嬉戲玩樂上去,以至於朝政荒廢,讓魏忠賢這樣的人趁虛而入,把持了朝政,弄得朝廷上下,烏煙瘴氣。
而崇禎皇帝不同,他不信任宦官,還把司禮監擁南兩百多年的批朱權都奪取了,然後把所有的事情攬下來,自己做,所有的奏章,全國各地所有的奏摺軍報,都必須交到他手上,由他親自批覆,才能有效,他非常的勤奮,每一樣事情都會自己親自去負責,每天早上,早早就上朝,有時候他自己就在說,自己就是一頭牛的命,算是勞碌的命。
以前說他命好的人,全部都說他命不好了,至少就是一個勞碌的命。
但是所有的人都相信,他的努力,他的勤奮會為他帶來天下太平,會讓他成為中興的聖主,他所有做派,都是明君聖主之風,毫無昏君之態。
但是十年過去了,當了十年皇帝,沒有振興大明,反而讓大明丟失了半壁江山。
今日的大明,距離滅亡,其實只是一步之遙,差的也就是一場大敗而已,一場大敗,只怕就印證在山東之戰上。
有一句話叫做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但是對於即將到來的山東之戰,崇禎皇帝那是畏懼到了極點,害怕到了極點,一方面他想透過這一場大戰,殲滅敵人,一統天下。
但也擔心他的軍隊會被對方所擊垮,會被對方所打敗,然後他就成為亡國之君,無顏見列祖列宗。
就在這種患得患失的情況之下,他停止了上朝,改由禁中練武,他希望能夠自己親自去練兵掌兵,能悟出一些事情來。
結果就應了一句老話,他還真是一個忙碌的命,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他不上早朝了,但是還是早早的起來,只是改為去御花苑裡面練他的兵而已,而不是像遠在南京的劉氏父子,沒有上早朝,只是早上起來以後,才會去辦公室上值。
這麼說,當劉家父子正式上值,處理公務的時候,崇禎皇帝已經忙活了大半天了,這就是忙碌命,命不好的說法。
也正是在這種時候,他收到了來自於南方的訊息。
他們沒有準確的情報,證明劉布死了,沒有人看見劉布的屍體,華夏軍官方也都沒有公開的公佈劉布的惡噩,並舉行國葬。
以劉布在華夏軍中的地位,還有在華夏帝國的地位,如果他死了,都得稱為薨,然後必須舉行國葬,風光大葬才是。
但是華夏帝國方面沒有透露出任何的風聲,但是崇禎皇帝和他內閣成員們,綜合了所有的情況,他們還是得出了一個結論,劉布應該是死於雞鳴寺外的刺殺。
這一個結論,還不許建強提出來的,而是內閣首輔周延儒提出來的,周延儒綜合了十幾個情報和方方面面的情報,得出一個結論,華夏軍的劉布,如果他還在,華夏軍不用如此的狼狽,不用如此的方寸大亂。
只有劉布或者說是劉遠橋出事了,他們才會陣腳大亂,惱羞成怒,劉布和劉遠橋就相當於華夏軍的兩條腿,缺一不可,既然現在劉遠橋還能跳出來,發聲和公開地發表宣告,就說明出事的應該是劉布。
出事的是劉布,這可是讓大明的官員,他們喜不自勝,奔走相告。
劉布就是華夏帝國的戰神,他們的太子爺,他所掌管的華夏軍,保持了全勝的記錄,自從崛起以來,還沒有一支明軍,能夠在正面戰場上打敗他們的。
朝廷基本上連想都不用想,他們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便是山東之戰,華夏帝國方面肯定是由劉布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