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謠言四起(第2/2頁)
章節報錯
幸虧他兼知應天府,兒子劉羽亦臨危受命,擔任京城戎衛司令,亦即外間所傳之南京守備,父子倆那是大權在握,這些人就算是再不滿,也只能問問,不敢幹些什麼。
畢竟華夏軍的刀子,鮮血淋淋,前一陣子才殺了不少的人,如果有不服的腦袋,儘可以往前湊。
別看劉羽花花公子一個,畢竟掌過兵,領過軍打過仗,衝鋒陷陣,上陣殺敵,亦有一股殺伐果斷,該出手時絕不含糊,亦因如此,他才會臨危受召。
只是這樣下去終究是不行,而且監國王殿下已經下達了旨意,他將會御駕親征,在他御駕親征期間,將會由劉遠山等六部尚書,組成輔國大臣,負責監國。
這些都是重大的事件,影響到了局勢的發展,隨著這一件事的傳開,更多的人都願意相信一點,雞鳴寺城外遇刺的,應該是劉布,只有劉布死了,華夏軍才會陣腳大亂,天下大亂,也就逼著,讓劉遠橋他自己親自的御駕親征。
否則在以往的時日,他只要把他的兒子劉布派出去,他就能翦平群雄,剷除敵酋,公認的軍事指揮能力,劉布甩他老爹幾條街。
在這局勢混亂的時候,監國王他也都下了幾道緊急的旨意,這幾道緊急的旨意大意,就是進行人事的任免。
最重要的,就是任命他的親家,鄭芝豹為閩親王,世襲罔替、海軍元帥,掌帝國海軍。
同時,他也都對軍隊中的幾位高階將領都分別封了公爵,許多人都認為,這些人被封為郡王或者是公爵,都是應有之義,但這應該是在登基開國的時候才會封賞。
任何一個國家,剛剛建立的時候,對於功臣的封賞,就是最為慷慨的,他們大肆的封賞,也都可以讓這些權貴們,跟著新朝,共享富貴,成為新朝最堅定的支持者。
但是劉遠橋居然這麼快就對這些人進行了封賞,而且他自己亦只是監國王,居然封一字親王了,這就說明真正的是出大事了,出了會動亂到動搖到整個華夏軍體系的大事,在這種情況下,劉遠橋拿出了功名利祿,拿出了足夠多的東西來收買和拉攏手下的這些將領們,這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雖然許多人猜測,在雞鳴寺之外遇刺的,應該是劉布,但是官方沒有承認這一點,任何人討論的話,就被認定為誹謗王族,妄議朝政,這可是死罪,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作為劉家最重要的人物,他死了連葬禮都不搞,就有點說不過去,就有點詭異了。
是許多人也都自動的進行了腦補,這便是劉家畢竟是劉家,作為皇族的他們,考慮的事情比普通人家的更多,普通人家死了兒子,那是天大的事情,說什麼也要搞一個體面的葬禮。
皇家考慮到權力的紛爭,天下的穩定,他們秘不發喪,等到天下穩定了,再行公佈,也都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別的就不說了,當年的始皇帝巡幸天下的時候,在外地駕崩的時候,他身邊的大臣為了穩定局勢,還不是秘不發喪,等到穩定了局勢,然後才召集所有的大臣,公開的宣佈,再進行風光的大葬。
劉家軍也正處於極其危險的時候,如果山東之戰打敗了,他們的下場會比一個普通的小老百姓還慘,估計劉遠橋如果是被皇帝拿住了,只怕會千刀萬剮,全家被殺,追隨他們造反的這些人,也都全部會被被貶為賤民,永世不得翻身。
所以他們這些人一合計,秘不發喪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等穩定軍心,打贏了這一場仗再說。
但是劉布他是誰?他就是華夏軍的創造者之一,就是華夏軍的精神,有他在,華夏軍就精神大振,如果他不在了,整個軍隊就會人心渙散,它的作用,不是劉遠橋、劉福氣或這些人可以替代的。
雖然官方都已經宣佈,劉布已經率領一支部隊出發,前往戰場了,大家不要猜測,不信謠不傳謠,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你說劉布率領的一支部隊去了山東,他往哪裡走的,走的是哪一條道,在哪裡?總不可能飛到了山東去吧?
對於有人敢問這一個問題,如果是小老百姓敢問這一條問題,就是散佈謠言,論罪當斬。
如果是軍隊中的將領和士兵在打聽,這一個問題,那就是窺探軍事機密,其罪當斬,他們可是說的振振有詞,你打聽最高統帥的來龍去向,這可是要造反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