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寧軍這幫人,居然聽調不聽宣,拒接皇帝和朝廷的詔令,不肯派出他們的大軍,入關參戰,這可是令他們非常的氣憤和震怒。

崇禎皇帝就非常震怒,但是對方不聽他的詔令,不鳥於他,這也是有早有前科的,他也都不至於氣死。

而且對方所給的理由,也都十分的清高,這就是這是祖宗打下來的土地,一寸都不可丟失。

難道朝廷還能強行的說,老子不要了,老子要你丟你就!

所以,他們只能夠派出了代表去遊說和勸說這一班人,希望他們能夠幡然而悟,重新投入朝廷的懷抱。

當然朝廷一時半會之間,還沒有聯想到,他們還有異心,想要另投主子,這是因為這幫人這樣鬧,也都不是第一次、第二次了,而且是十幾次了,朝廷還樂觀的認為,這幫丘八,可能是變著法子要錢。

在朝廷這些官員的眼裡,所謂的遼西將門,其實也就是一群由粗魯武夫組成的小丑,他們除了會嚷嚷叫要一點錢糧以外,就不會幹別的事情了。

他們也都沒有生氣,因為這幾乎已經是武將對付文官唯一的辦法了,你就是養條狗,他想要吃的時候,都會嚷嚷叫幾聲的,他們這些人見慣不怪,一群丘八,還能反天不成?

許建強的東廠和錦衣衛,也都已經開始對這些官員進行了監視和派出了暗樁,刺探他們的訊息,但是由於他掌管兩大部門,實在未久,還不能夠滲透到關寧軍的高層。

而且像遼西將門這種以宗族和親族勢力作為核心的勢力,想滲透進入對方的高層,探到了最核心的機密,這也都不容易。

關於關寧軍最新的動向,這只是掌握在他們幾個頂級的老大的手裡面,他們在商量該怎麼辦,真正的心意,沒有透露給他們的將領們,知道所以他們有了這麼重大的變故,連朝廷方面都沒有收到風聲,他們目前也都沒有決定該投哪一方。

雖然說現在華夏軍已經開始勢大,但是他對大明的優勢,還不是壓倒性的那一種。

但是崇禎皇帝也都吞不下這一口氣,當皇帝的下旨,這些領兵的丘八都不聽了,以後還能詔令於誰?崇禎皇帝一尋思,馬上就召來了許建強,給他下了一道旨意,要求他得想辦法,收拾這遼西將門一頓。

皇上下了這樣的旨意,這可就讓他犯難了。

許建強以前所對付的人,都是一些無兵無權的人,憑著東廠和錦衣衛的狐假虎威和這張虎皮,一拿一個準,對方都不敢反抗。

許建強就相信一點,如果他帶著一對錦衣衛去抓祖大壽或者是吳襄的話,估計對方就會直接的把他嗆死在糞坑裡。

許建強算是看得出,遼西將門這幫人,他們屬於聽調不聽宣的那一種人,同時也都擁兵自重,割據地方,坐地分肥,如果皇家的話,符合他們的利益,他們肯定會去幫忙幹,如果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了,多半就叫不動,這叫做聽調不聽宣,或者有奶便是娘。

許建強也覺得,皇帝這樣子下旨意,其實是有些過了的,你讓別人去拼命打仗,總得給人一些錢糧吧?可恨的就是,現在的朝廷,已經沒有足夠的錢糧了。

自從朝廷組織山東決戰開始,他們就把所有的糧食和軍餉,往這方面調撥,以前天字一號的遼響,早就斷了。

這年頭,你斷了軍閥的軍餉,還想他為你拼命打仗,這真心有點想多了,但是這皇帝都下旨了,不聽可是不行啊!這該如何是好,給許建強水缸做膽,也不敢帶著錦衣衛就去錦州拿人。

他倒不是怕死,而是不想自己壯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正當許建強左右為難的時候,他突然間接到了關外傳過來的八百里加急戰報。

這戰報,就是錦州的祖大壽跟海州的孫傳庭部打了起來。

孫傳庭率部圍攻錦州,被祖大壽率領軍隊擊退,戰報上說,孫傳庭可是率領了將近一個師,近萬人帶了十幾門大炮來打,打得十分慘烈。

這樣的戰報,可是把他驚倒了,他他不敢有任何的拖延,馬上跑過去尚書房,報告給皇帝。

自從許建強掌管了錦衣衛和工廠以後,皇帝所獲得的情報,要比內閣的通政司要早上半天或者是一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