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華夏軍他們也都明白一點,對方如果是中小地主的話,加入了他們還有上升的空間,既然有上升才會感受到皇恩浩蕩,才會對皇室感激不已。

而這些本來就在大明之中當大官,在地方中的豪門巨閥,他們加入了華夏軍,估計混的比以前還不如,既然混的不如,就不會有感恩,就不會滿意,就不會感恩,就會想辦法造反,這種人既然註定命運就是如此,還不如一開始就不接納。

而在成都之中,名列黑名單頭號人物的,自然就是蜀王朱至樹,華夏軍只要拿下了他,估計也就可以撈得盤滿缽滿,其次就是方有鵬以下等高階官員,這些官員因為其貪汙的大量的錢糧,因為他手上有大量的錢糧和名聲不好,也都被華夏軍列入了不可招降的行列。

說白了這就是,他們是待宰的名單中的一員。

反倒是戴千元、秦良玉這些人可以獲得華夏軍的信任和尊重,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貪汙什麼錢糧,手上都沒有什麼錢糧,除了有一群兵,就沒有別的東西,說他們有兵權,是非常受當權者的忌諱的,前朝掌兵的不是剷除就是滅掉。

但是戴千元和秦良玉都有同樣的一個問題,就是他們手中有兵,卻無法養這些兵,就意味著他們終究難成大事。

如果像是當年的劉家一般,手中有錢又有兵權,只怕會第一批就會列入劉家剷除的行列,戴千元和秦良玉等人,都無法養活如此龐大的軍團,這就意味著他們離不開華夏軍的體系。

所以他們才會加入華夏軍,成為他們的一員,現在帶領著他們的軍團,前來攻打成都。

成都是一個巨大的城市,劉康他也都不敢掉以任何的輕心,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獅子博兔都要全力以赴。

劉康知道自己出身很低,也都沒有接受過什麼針對性的教育,所有的經驗都是靠自己琢磨和跌摸打滾。

自己也都知道,自己不是天生將才的人物,不是天生會打仗的人物,在很多時候,他就把自己自比成為漢武帝身邊的李廣利,雖然沒有個人之處,但是在皇帝的信任之下,不斷的給予機會,積累軍功,終成一代名將。

既然是如此,就必須誠惶誠恐,兢兢業業,他們在抵達這裡以後,部隊已經就地紮營休息,劉康他們卻是不敢休息,衣不解甲,馬上就召集全體軍官,大家一起共商大計。

士兵們累了,他們這些軍官們也累,沒有辦法,大家只能夠熬來大量的濃茶,一般喝著濃茶提神,一邊部署大軍,著如何的掌控和攻佔這一座城市。

劉康的身邊,現在也聚集了大批的人才,有一些是他們劉家軍之中本來的軍官,這些軍官也都在歷次的大戰中逐步的冒頭,成為了合格的將領,成為了獨擋一面的人物。

更多的是四川本地鄉紳和豪強的加入,這些人以戴千元為首,戴千元也都拉攏了許多本地的人,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如果說是別的軍隊來攻,都不可能有這麼多本地人幫著外地人來打本地人,但是華夏軍提出了川人治川,高度自治的口號,這就有點像是當年他們在山東提出同樣的口號。

令許多本地人都相信,即使換了皇帝,紮根在本地的,還是他們這些本地人掌權的,他們這就十分賣力。

當然這也與華夏軍的政策有關,華夏軍政策是團結鄉紳,大家一起共享天下,劉布的《討伐朱明檄》中也說的很明白,這一份《討伐朱明檄》,既是他們討伐朱明的檄文,同時也是約定。

所以大批的豪強,在聽說戴千元投降,也都在戴千元的勸說之下,帶領著自己的家丁,加入了他們的大軍。

四川成都府附近兵力十分的空虛,這指的是朝廷的兵力。

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減弱以後,就是地方豪強崛起的時候,朝廷兵少以後,地方的鄉紳覺得不妥,他們就開始召集更多的家丁和鄉民,編成了團練,保家衛國。

對於地方編練團練,大明朝廷和地方的布政使司是都是同意,這也是大明朝廷無力掌控地方的情況下,讓地方忠於朝廷的地方勢力接手權力的做法。

現在這些團練已經成軍了,卻不為朝廷所用,反而成為了朝廷的對手,成為了華夏軍的一員,這是許多人都料想不到,差不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當然,朝廷無力控制地方,豪強團練勢力崛起,不可避免,這也不是朝廷或地方官員所能左右,這些勢力,在華夏軍強大軍威之下,選擇了投降,成為其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