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比大明更有辦法,解決大明現在所面臨的一系列無法解決的危機,包括亡國危機。

劉布就敢保證一點,那就是一旦讓他掌了權,就算是一手抓著鳥,一手拿著武器,也不會把自己的江山丟給了只有二十來萬人的建奴,建奴他們的牛逼,僅止於白山黑水之間,如果他們敢踏足中原大地,劉布可以向天發誓,他敢來多少,我就殺多少,屍骨棄於異域,不得返回關外。

劉布雖然他一直只是在掌管著軍隊,但是對於軍隊之外的事情,他也都在默默的做事。

他知道以他父親劉遠橋的本事,無論跟誰打交道,都不會吃虧,八面佛的外號是打出來的,不是混出來的。

但是縱使他是這時代的最為精英的人,讓他做出這時代最好的策略,他都做得出來,但是要作為高出這時代的策略,估計就做不到了。

劉布他一直深以為憂的,就是大明這個國家,他的祖先創下了太輝煌的功業,令他的後代享受五百年的餘蔭都不為過,但是現在才三百年,很多人都認為他不應該滅亡。

他今天已經如此的如此的腐朽,如此的腐敗了,還是有許多人在支援著他,劉布他就在想,要滅亡大明,不單隻需要從軍事武力上,還必須從形態意方面對他進行征伐。

有一點無論是劉遠橋還是劉布都非常清楚明白的事情,這就是歷史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他們推翻了大明以後,就竭盡所能,用盡一切辦法來抹黑他,潑他髒水。

就像當年的李唐往大隋潑髒水一樣,說的他一無是處,但是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大唐帝國能夠如此的強盛,這跟他們繼承了大隋積蓄,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有關。

劉家唯一的短板,就是願意為他們那搖旗吶喊的文人不多,這時代願意投降他們的文人雖然很多,但是這些人畢竟不是頂流,不是最為精英的那一批,更多的人,他們不滿做事方式,也不敢跟他們作對,只有選擇退隱山林,暗地裡反劉助明,這種人尤為危險。

在後世之中,經常看見辮子子王朝採用文字獄的方式,對付這些明朝的遺老遺少,就是這些韃子都意識到一點,那就是他們正處於一個極端危險的地步,如果不對於這些前朝餘孽加以掃蕩,很容易就讓他們復辟成功。

如果在更久的未來,這應該就叫做新聞管制了。

劉布在世,也是略為關心國家大事的,他可是知道,政府對新聞進行新聞管制有多麼的可怕。

米帝打越戰的時候,他基本上不是被敵人打敗的,而是被他的電視和媒體打敗的,當電視裡面每天都是報道戰場上的慘況,還有大量小夥子戰死在異國他鄉時,百姓們怒了,紛紛的走上街頭,反對戰爭。

但是在後來幾十年的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以後,極力進行新聞管制,不準這些鏡頭出現在電視上面,老百姓也就是不關心這些事情了,也就沒有人反對。

他們有了這樣的手段,他們仗打了十幾年,都打得好好的,至少不會有自己的老百姓,籠裡雞造反,自己捅自己的刀子。

劉布遠在襄陽,他就是在琢磨這方面的事情了,這方面的事情,不比戰場上的事情簡單。

劉布早早就睡下了,畢竟這時代沒有手機,沒有音樂,沒有電子書看,晚上的節目就是那麼一回事,而且是能做的也就是那麼一段時間,做完了也就累了,也就睡下來了。

劉布自從當年離開了臨清,回到自家浮山掌兵以後,他一直就保持了軍人的習慣,這就是早睡早起,沒有什麼事了就睡覺,早點起來還能跑跑步,練一下身體。

這經過這些年的鍛鍊,他的身體明顯的比起以前好了不少,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了,這也是他能夠穿上三層鐵甲的原因,而他的堂弟劉羽,因為這貨女人搞多了,酒色財氣樣樣皆有,現在連鐵甲都穿不上去了,而是從軍隊中退役,轉為文職了。

因為劉布非常欣賞他在宣傳領域的做派,這人打仗肯定是不行,但是作為外交部長和宣傳部長方面,估計就能夠混得很好。

劉家可用的人還算是少,真正能大用的人更少,像這種跟自己共過患難,一起打天下的老人,劉布就要儘量的發揮他的所長,讓他能夠做出一番功業。

不過劉羽他現在也是端著鐵飯碗,根本都不用愁,因為只要劉家一旦成事,所有人都知道,劉遠橋的堂弟劉遠山肯定會被封王,也算是風光到了極點。

劉布早早睡下,但是半夜裡他又被尿憋醒,只好穿上單衣起來,他可不想鬧出憋尿,危害膀胱的這種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