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民心所向(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些鄉紳和官員,他們本來就想向華夏軍示好,只恨投靠無門,如果讓他們跟華夏軍對著幹,那是萬萬不敢,此刻有人說要跟華夏軍幹,他們基本馬上就同意了,這叫順水推舟。
所以他這般威逼,居然沒有人敢反抗,而且大多人都採取默不作聲,就是預設的方式。
重慶經過前些年的戰亂,人口損失非常的大,地方極其困苦,百姓和鄉紳都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即使都到了這種地步,朝廷居然還一直橫徵暴斂,華夏軍的政策十分的符合他們的胃口,所以乾脆就順水推舟,成就好事。
這才是高富貴在公堂憑著百來號人,就成功發動了政變,囚禁了知府,準備獻投降能夠成功的原因。
高富貴他把知府押出了知府衙門之外,他對眾多前來圍觀的老百姓說道:“非是高某人貪生怕死,實在是大明氣數已盡,華夏軍當興,自古識時務者為俊傑,抗拒華夏軍,最終是玉石俱焚,無人能活,某今日此舉,為的就是全城百姓。”
高富貴他這樣子做,其實就是貪生怕死,就是賣國求榮,但是他硬是要說為了百姓,為了讓更多人活命,這也都沒有錯,當地的老百姓經歷過十多年的那一場奢安之亂,無數人家破人亡,可以說令地方元氣大傷,許多人都心有餘悸,那還是小小永寧土司。
現在的華夏軍,可是佔領了大明半壁江山,他們跟以往的流寇和叛賊都是完全不同,他們擁有強大的軍事武力,所佔領的地盤,大明基本上都是不能夠搶回,只能夠坐看他們搶佔,據為己有,這讓許多人想到一點,這大明真的黔驢技窮,真的要變天了。
到了今天這樣的地步,也都令天下百姓離心離德,主要的就是老百姓久經戰亂,渴望和平,長期的戰亂,也都讓地方的民生極其的凋零,極其的緊張,可以說是水深火熱,華夏軍的宣傳政策十分到位,雖然他們的大軍沒有打進四川來,但是他們的情報人員已經開始往這方向進行滲透,許多地方的大街小巷都有小孩子在歌唱。
吃他娘、穿他娘,劉軍來了不納糧。
大明竭盡所能的橫徵暴斂,簡直稱得上是敲骨吸髓,而華夏軍卻打出了不納涼,永不加賦的口號,這可是完全迎合了老百姓的胃口,許多人都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盼著他們來了。
此刻華夏軍真正來的時候,許多人都心生茫然,但是同時也都有一種守得雲開看月明的感覺,他們終究還是走到了這一天,大明終究還是變天了。
從大明皇朝沒有能力保護他的地盤,沒有能力保護這些老百姓,沒有能力給老百姓過上好的日子開始,老百姓就開始離心離德了。
這也是高富貴就憑區區數百人,居然就成功的把知府衙門拿下來,控制全城的權貴,然後迫令他們一起跟他出城去投降。
這一點估計是出自很多人意料之外,在此之前戴千元還想著憑著他跟高富貴之間的交情,使用金錢和美女對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義,勸他投降,這只是他自己一個人的想法,能不到實行,還不好說。
但是誰也沒有要想到的就是,華夏軍還沒有開始派人進行招降,他們倒是主動的發動了政變,獻城投降了。
劉康感嘆,什麼叫做運來天地同力,他這種情況就稱得上是運來天地同力,他們的大軍如火如荼攻入四川,就相當於勝利進軍,他在很多地方就認為可能要發生惡戰,誰知道最終還是輕易的奪取了城市,這令他們有一種天命所歸的感覺。
但是他們心裡面還是存有底線,就是認為終究有一戰,因為他們想象的是,如果沒有是透過戰爭獲得的東西,終究是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只有憑藉著實力得到的東西,才能夠穩,如果只是靠運氣或者輕鬆得來,終究不是長久,所以劉康甚至向戴千元暗示,如果不能夠勸服此人投降,乾脆就直接的將其滅掉,他也很想透過一場慘烈的大戰來證明自己。
如果是以前劉康會竭盡所能的避免戰爭,對他而言,奪取勝利就是一切,勝利者不受指責。
但是他們一路狂飆突進,輕輕鬆鬆的就奪取了這麼多地方,令他輕易而舉的就得到了這裡,令他擔心以後別人會說,他拿下此地,不是憑實力,而是憑運氣,而是憑華夏軍的威望。
這事不一定讓劉康來做,讓其他人來做,可能會做得更好,這令劉康有了別的想法,那就是乾脆大戰一場好了,誰知道他們還沒有完成部署,完成封鎖,朝天門居然就開啟了,高富貴率領著城中的軍民,一起走了出來,向華夏軍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