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治水之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些天劉遠橋每天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走訪民間,體察民情,想知道百姓們在想什麼,結果他的政策是取得巨大的成功,百姓是支援和喜愛他這樣子的政策,這令劉遠橋橋感到欣慰。
劉遠橋橋可是真正知道什麼叫做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他自己就是一個例子,如果沒有他們造大明的反,還全力以赴的輔助大明,相信大明可以過得非常的好,但是他們劉家終究還是被逼反了。
也不完全說逼反,而是劉家站在一個特定的時候,做出一個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選擇。
到了目前這一地步,大明如此的貧窮孱弱,劉家要麼是前進,要麼是後退,劉遠橋幾經思量,最終還是決定,斷然起兵,劉家的富貴已經超過了三代,也達到了鼎盛的地步,真真正正的是到了不進則退的時候。
朝廷也把他們當成肥羊了,磨刀霍霍向豬羊。
劉遠橋雖然是出生於權貴之家,但是素來也算是仁慈之人,他就不能學別的當官的,完全不顧這些百姓的死活。
劉家當初選擇開始招募大批的流民開始,這就註定了他們要走上了與朝廷爭奪權力,與朝廷作對的道路。
劉遠橋他與許多富貴人家不同,許多富貴人家賑災,他們就是為了一虛令,往往搞一個粥棚出來,把粥施完了就算了。
但是劉遠橋知道這些百姓缺的不是一餐,而是一個長期飯票,即使你今天拿出米糧,賑災救他們一命,第二天他還是得餓死。
但如果說你天天的長期的賑災,你就是有金山和銀山,也都不夠花的,所以早在當初山東賑災的時候,劉家他制定的策略就是授人以魚,不是授人以漁。
所以他們往往都是,在這裡待兩三天,把這些人喂的有點飽以後,就開始把這些人拉往他們的農場、礦場和山林,為他們提供一份工作,雖然這一份工作付出的報酬是極低的,但是已經讓這些走投無路的流民,趨之若騖,爭先恐後的加入。
這也是劉家打了這麼久仗,還可以支撐得住場面的原因,一開始他們是藉著賑災的名義,收攏了流民,形勢稍微好轉,他們就開始把這些流民拉往他們的家族企業裡面為他們打工和幹活,源源不斷的為他們提供勞動力,這也是他們劉家能夠瞬間爆發的原因。
別人把這些流民當成了包袱和負擔,劉遠橋剛透過其家族企業和龐大的商業網路便利,接納了這些流民,讓他們為劉家打工,就相當於多了百萬的勞動力,百萬的勞動力一旦利用得法,可以產生極其驚人的力量,猶如火山爆發,石破天驚,推動一切向前。
也就是因為如此,有這麼多人為他們打工,為他們源源不斷地提供產值,劉家才可以瞬間爆發,久戰力不竭。
他們在短期之內,招募了這麼多軍隊,打出了一系列的大戰,但是他們的國庫依然是充足,各種物資堆滿了倉庫。
劉布大軍在前面征戰四方,劉遠橋及其劉家集團,就在後面籌備糧草和物資,前面要什麼,他們便能夠提供什麼。
這麼驚人的動員能力,不是大明可以相比的。
比如說大明朝,為了打一場十萬人規模的大戰,為了籌備糧草,可能都讓他們操碎了心。
劉布從來不用為糧草的事情而操心,這是因為他父親及其父親的集團,會為他們準備好。
他們無數的農莊和田莊,在連續不斷的在耕種,各種糧食不斷的送往倉庫,作坊日夜不停的打造兵器,他們的工廠又在日夜不停的紡織,這些各種各樣的日用品和生活用品,他們都可以自產自銷,形成一個巨大的自給自足的世界。
正因為他們擁有如此驚人的生產能力和動員能力,這才令他們劉家在短期之內,在起兵以後,瞬間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所以說劉遠橋深深的明白,什麼叫做水可載舟,也可以覆舟,在上古時代,賢人聖人大禹擅長治水,治水成功以後,天下歸心。
所謂的治水,也可以說是治理百姓和治理萬民,水能治理好,自然也是治理好的百姓,天下也就歸心了,劉遠橋明白了這一點,知道其努力的方向,自然就變得有條理和有目的,這也是劉家軍如此強盛,充滿活力的原因。
劉家父子,號稱當今天下,最強父子檔,他們父子聯手,所向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