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與過去幾千年,所有的做法都是一樣的,這樣百姓也都沒什麼話可說。

但是在他們對待徭役的做法,就令許多老百姓覺得不可思議了,劉家他們的做法,就是我僱傭你幹活,就得給錢,這就是底線,如果當官的不給錢,就罵罵當官的,幹當官的。

這種做法,對於老百姓來說,一開始是驚奇,其次是新鮮,接著就是到歡喜,劉家的天子雖然不標榜愛民如子,也不標榜他是父母官,但是他的做法那才是真正的愛民如子,把百姓當成了人。

這也讓劉家輕易地獲得了老百姓的支援,逐步的獲得了南方地區的民心。

老百姓才是最實際的,別人能讓他們吃飽肚子,穿的暖,有房子住,就聽誰的,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劉家天子,就是以此作為努力的目標,所以在爭奪民心方面,北方的大明被他們甩開了幾條街,這也是八面佛劉遠橋信心十足的一點,給他十年的時間,在南方就沒有人會懷念北方的大明瞭,大明就真正的成為了歷史了。

即使他們的城市被丟失,百姓也都會自動起起義,保衛華夏帝國。

正在這種氛圍之下,傳來了夷陵之敗,明軍大帥朱燮元對待降兵的這一種做法,也都傳了出來,引起了恐慌。

百姓這才意識到事情大條了。

他們現在歸順於華夏帝國,在大明的眼裡,這就是從賊,朱燮元又一位能征善戰的大明統帥,他會不會在打贏了仗以後,攻進南京城,把大家都殺個光?

據說在北方的時候,許多大明的將領都是這麼幹的,這就令整個城市都陷入了一片恐慌。

不是在這時候,劉遠橋改組了他的六部,始有了六部九卿,算是開始搭建朝廷的價值,但是他這朝廷的成色,在許多傳統的仕子眼裡,就是雞犬升天,跳樑小醜,粉墨登場。

這是因為在許多以往的老百姓的眼裡,能當官的都是才學出眾的讀書人,也只有才學出眾的讀書人,才有資格當官,才有資格守牧百姓,但是華夏帝國不同,他們這些主要的官員,以前不是商人就是家丁,要麼就是工匠,六部之中,只有錢謙益一個符合這一條件。

這就令華夏帝國本來就是草臺班子,更加上了山寨的味道,就連南京城的百姓都在想,劉家的天子如此的缺人嗎?他們就不能聘請一些當地的有才有學之士擔任,這也好過拉攏一幫商人、工匠、家丁當上了六部堂官,長期以往,這又應該如何維持下去?

只不過有一點,百姓們還是認可的,雖然這些人只是工匠、商人、家丁出身,但是他們的能力很強,管理著自己龐大的部門,也顯得遊刃有餘,有條不紊。

同時又產生了一種希望,以前想當官只有讀書,你會讀四書五經,會做八股文章,才能當官,現在當官的路子更廣了,你會做生意,也就意味著你會當官;你會當工匠,也就意味著你有能力當官;也就意味著上升的路更寬,選擇更多了。

以前有人就在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是在大明,還真是必須有種才行,即使沒有,也必須要讀書,透過讀書這一條唯一的路,你才能夠脫穎而出。

但是在華夏帝國,你有更多的選擇,這就令這些人充滿了希望和希冀。

有一句話叫做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商人擔任吏部尚書,家丁擔任戶部尚書,工匠擔任工部尚書。

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出生這麼低,他們的選擇官員,任命官員方面,就不會單選擇讀書人出身的,當官門檻就更低了,這令許多人都覺得,王候將相寧有種乎?你在華夏帝國,大有可為。

這也就是華夏帝國的全新氣象,令許多人感到新鮮和新奇,如果在以往,這樣的動作肯定會是整個南方轟動。

南方百姓,大家茶餘飯後,所討論的熱點,那是因為西方發生了夷陵之戰,華夏軍面臨一次慘敗,現在大家最為關注的,自然就是夷陵方向的戰爭了。

雖然華夏帝國監國王,已經派出了他的兒子戰神劉布,準備領軍出發,但是這並不足以讓老百姓為之寬心,只有把敵人打敗了,老百姓才會為之放心。

正當大家惶恐不安時,傳來了令人振奮民心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