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借力打力(第2/2頁)
章節報錯
東三府攤派三百萬的銀子,這就意味著一個府就要攤派一百萬兩銀子,這相當於他們每個人都要負擔及其重的稅,不要說存款,就是吃飯都會成問題。
要知道百姓們都明白一點,那就是朝廷攤派一百萬,當官的狠起來,就可以搞個五六百萬、七八百萬,總之當官的是不可能吃虧的,如果當官的全力以赴的搜刮民財,這讓他們恐惶,這日子還過不過?還活不活?
朝廷命令劉家這麼做,就不知道那一位從不搜刮民財的劉遠橋,他會不會這麼做,但是如果朝廷全力以赴的命令他,壓榨於他,他不做也得做,他總不能跟朝廷對著幹吧?
所以這訊息傳來,整個東三府算民怨沸騰,人心惶惶。
這就是劉遠橋他們手段高明之處,朝廷想對付他們劉家,從而使出一把刀,但是劉家卻巧妙的把這把刀推往了百姓那裡去,這就變成朝廷,直接向百姓進行壓榨。
這也等於把百姓推到了朝廷的對立面,雙方是勢成水火之局。
這樣的結果,也是劉家經過深思熟慮以後,決定這麼幹的,如果對付他們,就變成在對付東三府。
朝廷是有意把劉家與東三府進行剝離,而劉遠橋卻深度的把東三府與自己進行捆綁,對付劉家就是對是東三府,對付東三府,就是對付劉家,兩者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想把他們分開,這是不可能的。
這一點估計也是朝廷在使出這一條詭計的時候,沒有想到的事情,或許他們也想到這樣的可能,但是整個朝廷都沉浸生擒高迎祥的巨大喜悅之中,在他們的眼裡,只要孫傳庭、洪承疇他們加一把勁,就可以滅掉關中的流寇,只要把這幾股巨大的流寇給滅了,他們朝廷的局勢就會得到好轉,就不會再要這樣子為難了。
所以在朝廷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沒有必要為此而擔憂,特別是他們這一次得到了地方另外一個巨頭劉澤清的支援,這就更好了。
他們只擔心一點,這就是撈到了劉家的錢,是該分往哪裡去。
而且在朝廷的眼裡面,劉家不是好鳥,劉澤清也同樣不是好鳥,如果山東的二劉能夠拼一個你死我活,同歸於盡,這對於朝廷來說,其實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朝廷現在形勢一片大好,自然就令朝臣們十分的樂觀,彈冠相慶,也就沒有考慮到這些細節上的事情了。
但是他們的疏漏卻是被劉家加以利用,變成朝廷的一大失策,要知道朝廷本來現在就是四處的放火,四處的壓制起義,這農民起義,本來就是走投無路了,才要造反的,以前反的是關中地區和北方的百姓,如果讓朝廷這麼一逼,估計東三府也得反了。
東三府跟其他地方有最大不同之處,那就是這裡距離京城很近,而且扼守的京杭大運河的要衝,如果這裡一旦有事,產生的動亂,可就不是這些流寇的動亂可以相比的,這也是他們在收拾了流寇以後,急於收拾劉家的原因,只是有些急於求成了。
不過朝廷一向就是如此,他們目光短淺,只顧眼前,特別是當朝的首輔溫體仁,他一向就是如此,他做了首輔,一向只為自己考慮問題,從來不會為大明考慮問題,他為官就是想讓自己繼續當官當下去,其他的什麼興趣都沒有,或者說有一些興趣,那就是撈銀子。
這一次為了弄一些銀子來,向劉家下手,也是他的一個措施,並且他也都認為他的弟子李若楠其實就是死在了劉遠橋的手上,當時劉遠橋勢大,他一直不好算賬,現在劉家倒黴了,失勢了,他正是他秋後算賬,找他麻煩的時候。
溫體仁他也都明白一點,劉家其實已經是大勢已成,如果不趁著他這是一次有病收拾他們,以後就沒有好日子過了,所以在朝廷和皇帝意見達成一致的時候,迅速的這麼幹了,或許他們也都考量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劉家可能會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聽從朝廷的命令,為他們收過來這些銀子,但是他們想的是劉家向百姓拼命的收銀子,百姓恨的只會是劉家,而不會是朝廷。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劉家如此的狡猾,巧妙的利用他們的漏洞,加以反擊,而且朝廷他們還沒有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