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改變策略(第2/2頁)
章節報錯
有一點他們大家都是有共識的,那就是遼南就是塞上江南,是整個關外比較溫暖和富裕的地方,建奴他們是不可能放棄的,他們就是放棄了大淩河和錦州一線,都不可能放棄遼南。
所以說他們大舉北撤,必然是有詭計,至於他們的詭計是什麼,他們這些人一時半會,也都沒有什麼明確的看法。
他們這些久經沙場的將領,一時半會看不出建奴有什麼詭計,倒是蒙古人出身的布日固德,他倒是指出劍奴可能是用當年借道蒙古入塞的詭計了。
他們久攻寧遠不下,並頭破血流,然後就繞道蒙古,攻入大明,圍攻京城,令袁崇煥千里赴援,他們則圍點打援,一舉剷除了袁祟煥這大敵。
劉布也想也有這種可能,但是如果他對方想用這種方法來對付他們,那就想多了。
建奴在當今天子登位後,曾兩次攻入長城,洗劫北方,第一次從喜峰口入關,連克馬蘭峪、漢兒莊、潘家口、洪山口等處。
得知敵人來襲,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率四千騎兵趕去救援,卻被守門的明軍很堅決地拒之門外。然後建奴趁機殺來,趙率教倉促之下率兵與建奴進行野戰,趙率教也壯烈犧牲,遵化失陷,巡撫王元雅也上了吊,生生被坑死。
薊遼督師袁崇煥聞訊,緊急率九千兵馬勤王,自寧遠趕赴薊縣,在途中分派出一部分兵力去昌平防護皇陵,所以這次清軍來襲,沒有足夠時間和機會破壞皇陵。
袁崇煥率軍回京,正值建奴軍前鋒抵達,雙方在德勝門激戰,關寧軍居然與建奴軍打了個不相上下,互有傷亡,建奴軍退走了。
然後,敵人來襲,京師九門緊閉不開崇禎就把袁崇煥從筐裡吊進城去議餉,隨後就下了大獄。敵臨城下,主帥卻被捕了,關寧軍大譁,當即走散,建奴又返回圍城,崇禎急調滿桂入京,讓他出戰,滿桂率兵出去就戰死了,總兵黑雲龍、麻登雲也被俘投降了建奴。
八旗兵躍躍欲試,想攻打京城,皇太極笑言:“城中痴兒,取之若反掌耳,但其疆域尚強,非旦夕可潰者,得之易,守之難,不若簡兵練旅,以待天命可也”。
後來大臣又讓袁崇煥寫信把關寧調回來,建奴軍退走,皇太極領著軍隊高高興興地走了,沿路劫掠,路上又攻下遵化、永平、灤州、遷安,安全返回了瀋陽,這一次他們不但搶了大批財物,還坑死了袁祟煥。
去年建奴軍再次兵分四路,從大同、宣化一帶破關而入。不攻城池,只在各村堡劫掠,很明確,就是為了搶掠,崇禎下旨,如果城池被攻破,就處死守官。然而就像狗屁一般,上次還有抵抗,這次就純粹是被暴了,建奴軍兵臨城下,守軍沒有一個敢戰的,要麼棄城逃跑,要麼緊閉城門,發射空炮。
八月初,後金二十來個騎兵在山西淳縣掠獲婦女小孩千餘人,經過代州城下,俘虜們望見城上自己的親人,互相呼喚悲哭,城上守衛的明軍連一支箭都不敢射,眼睜睜地看著建奴押著俘虜揚長而去。
淳縣陷落,建奴大肆擄掠,把掠來的財物裝了三百多輛大車滿載而去,幾天後,等建奴走了很久,淳縣地方官向大明朝廷彙報,光榮收復此城。
建奴諸路兵馬在應州會合,又攻克了代州,明軍窩在大同城中,大氣都不敢喘一口,建奴又攻下萬全左衛,殺掉了守備常汝忠,殲滅明軍千餘人,從尚方堡出塞,高高興興地走了,遠行數千裡,如入無人之境。
皇太極這一次指揮大軍入關,主要是為了搶劫,也是為了顯示他們的實力,然後跟大明議和。
建奴他雖然非常牛逼,非常能打,但是跟龐大的大明相比,相差還是極遠,作為天聰汗的皇太極,比之其父,更有眼光,他認為應該要跟大明建立同等的關係,迫令大明承認他們獨立的地位,雙方和平共處。
但是建奴只是大明遼東都司的一個衛所而已,說白了就是相當於下人和家奴,他現在的行為就是在造反,造反的人除了被朝廷大軍剿滅,誅滅九族以外外,是不可能有別的下場。
皇太極他的意思就是很明顯,你不承認,我就打到你承認為止,你不服我就打到你服為止,總之皇太極他認為,目前還是必須結束跟明朝之爭的戰爭,儘快的進入和平的發展階段,作為一個新興國家,長期跟大明這種龐然大物為敵,是非常不智的。
建奴兩次入塞,可是打腫了大明的臉,也打出了自己的威風,也給北直隸的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