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軍的進攻,一直就是在城門口附近展開,因為只有奪取了城門,才可以讓他們的大軍源源不斷的開拔進去,奪取這座城市。

這基本也是所有的攻城的手法。

只不過他們現在進攻的,是天下聞名的南京城,這出了名的城高池深,易守難攻。

當年太祖皇帝朱元璋,為了營建這一座城市,他們可是發動了四個省的百萬民眾,大舉徭役,歷時四年才建成了這一座巨大的城市,它是以當世第一的標準打造的,也是要打造一個攻守兼備的巨型要塞。

這巨型的城市,在其二百年的風風雨雨之中,都沒有發揮其軍事要塞的作用,直到二百六十多年後的今天,終於用他高大的城牆,保衛了外來的侵略者,保住了大明的天下。

但是負責守城的徐國公,他可是半點都沒有喜悅之意,儘管城中的許多人對他都不乏讚美之意,甚至把他往戰神吹捧,跟她的祖先徐達相提並論,但是他卻是高興不起來,看著城外敵人巨大的軍營,整齊的佇列,還有令人望而生畏的紅衣大炮,他為之敬畏。

自古守城者,都是能攻然後能守,只有攻守兼備,才能夠守住這一座城市,而他們只能夠依託高大的城牆,苦苦的進行抵抗,根本的就不敢出城去,抗擊敵人。

當年的張巡鎮守睢陽,他可是屢次的出城去襲擊令狐潮的叛軍,這才給對方造成巨大的傷亡,但是他們現在只是憑藉著城市在進行堅守,根本都不敢出戰。

一方面是士兵們不願意出戰,就算是他許下了很豐厚的封賞,讓這些士兵出去,但是他們說什麼都不願意出去,因為這些士兵他們都知道,強悍如天雄軍,都正面的被劉軍所擊潰,大明這麼多軍隊,甚至連建奴都被劉軍擊敗,他們去跟劉軍廝殺,就是死路一條。

還有一個徐國公他自己也都認為,現在只要守住南京城就行了,輕易出戰反而容易被對方逮住了機會,如果因為貪功出去打,反而讓對方反殺,這就虧大了。

所以所以他們才會造成這樣的局面,根本就不敢出戰,他們的守城就變得被動,徐國公他就在發愁,這比他想象之中困難,主要就是圍城已經達到十天了,他們現在還沒有一支外面的援軍抵達,也都沒有一支外面的糧隊成功的抵達,這裡如果有人成功的運糧至此或者援軍抵達,都可以給他們以巨大的激勵。

這說明對方的封鎖線是密不透風的,不會有任何機會。

現在倒好,一支糧隊也沒到,一支援軍也沒有抵達,這說明劉軍的封鎖是極其強大的,同時朝廷也都沒有能夠派出強而有力的軍隊來支援這裡。

徐國公他出生於將門世家,也算是知兵之人,他可是知道一點,那就是現在的圍城劉軍,多達數十萬之眾,朝廷要派出援軍來救援南京,就得派出重兵集團。

如果是小規模的部隊,不但解不了南京之圍,說白了就是來送菜。

大明的重兵集團,現在是不多了,有能力前來救援南京的,更加不多,在南方只有兩支部隊,一支就是福建鄭家的艦隊,他們沿江西進,可以最快抵達。

但是最壞的訊息傳來,這就是鄭家也發生了軍事政變,支援劉家的鄭芝豹上位掌權,鄭家已經全面地倒向了劉家,這讓他們的希望是沒有了。

另外一個重兵集團,就是朱燮元所率領的西南軍,西南軍也算是能戰的部隊,他們一直在貴州的深山老林裡面圍剿水西兵,他們長期的處於戰鬥之中,說明他們是一支能戰的部隊。

估計朝廷聽說南京被圍,一定會立馬召他們前來,他們也都會很快前來,但是要從貴州的深山老林裡面來到南京,而且還是大股的部隊,估計沒有三四個月,是不可能的,這樣徐國公他明白一點,南京城的守城,是長期的艱苦卓絕的,必須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

戰爭是殘酷的,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一開始的時候,劉軍只是使用大炮對城牆進行攻擊,在沒有奏效了以後,他們就使用趕製的投石機,把大量的火球和油火彈,投進了城中,引起的熊熊大火,目標是要製造恐慌。

對付這種策略,徐國公他也都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只是命令把城門附近的所有房子,全部都推倒,以免造成火災,危害城中,令城中處處大火,這戰鬥才打響了幾天,就造成了這樣的後果,一旦長期延續的話,天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災難性後果。

徐國公他就是知道,未來的日子,會更加的困難,所以才會做好足夠的準備,他已經在城中進行了糧食供給配額,就是把城中所有的糧食,都收攏起來,統一管理,只有打仗去守城的,才能吃飽飯,其他的人,只能吃一個半飽。

而且還下了一條死命令,這一條命令是死的,誰都不允許違反,這就是糧食作為管制品,只有軍隊才允許擁有,其他人敢私藏糧食者,一律殺頭,不管你是誰,抓住了就殺頭,這讓他們在短期之內,徵集到了大批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