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他們光有十萬大軍,光是會打仗的人,也都遠遠不能夠為他們打下如此顯赫的威風。

劉布之所以給對方一個時辰的時間,主要的也是為他們的大炮做準備,他們調集更多的大炮拉上戰場去,準備炮轟鎮江城。

他們可是下了決心,要跟朱明奪取天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如果願意歸降於他們的,他們肯定是待以上賓之禮,榮華富貴,應有盡有,如果還是抱著大明這一個爛木板一沉到底的,他也都不會心存柔弱,

劉布他當兵這麼久以後,學會的最重要一點東西,就是慈不掌兵,他可是十分明白它的一舉一動,關係著劉家數十萬人馬的生死安危,任何一個軟弱和退讓的決定,都可以令他們萬劫不復沒,有回頭路可走。

所以在許多事情上,容不得他有婦人之仁,容不得他有任何的遲疑。

他劉布可是十幾萬劉軍的大帥,身負著他們的希望和劉家的希望,如果因為自己性格上的軟弱和一些戰略上的錯誤,而導致家族的損失,他就原諒不了自己。

這世界上就是遵從叢林法則的,說白了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無論什麼時候都是遵守著一條最起碼的規則,那就是成王敗寇,如果他們敗了,估計名聲要多爛有多爛,要多臭有多臭,他們的子孫後人,也會過上如何悲慘的生活?

相信朝廷會想盡一切辦法變著法子來折磨和他們,折騰他們,令他們沒有一天的好日子過。

所以說對待朋友要像春天般溫暖,對待敵人就算是要冰雪般冷酷無情,所以劉布也都下達了命令,那就是時辰一到,馬上開炮,他可是許下了諾言,對方拒不投降,那就攻破此城之日,三天不封刀。

劉布他可是明白,自己所處的身份,他可是劉家軍的靈魂,三軍的希望所在,身上應有極大的權威,說出來的話,就跟皇帝的聖旨都沒有任何的分別,那就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雖然沒有聖旨之名,卻有聖旨之實。

甚至他這話要比聖旨還要強勢,還要權威,要現在要知道現在大明的文武官員,可是被這幫文官們慣的不成樣子的,皇帝所出動的命令,居然就被理解為中旨,沒有內閣的附署,就不算是聖旨,即使就算是聖旨,文官也有權封還,你封還的聖旨,鬧得越瘋名氣還越大。

這不是打皇帝的臉,打朝廷的臉嗎,長此以往皇帝和朝廷又有任何的權威可言?

皇帝就是憑著權威,才能夠一人之下,萬人之萬,統馭天下萬民的,如果權威沒有了又,如何統治這麼多的人口和資源。

像當今的崇禎皇帝,他表現的十分勤政愛民,十分的節省,跟他的祖父萬曆皇帝相比,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一個是昏君,一個就是明君,但是他硬是把朝廷政務搞得一團糟,天下江山一團糟。

這是因為他根本沒有明白,他是皇帝,是大明高高在上的神,他只要讓整個朝廷遵從他,讓整個天下畏懼和尊重他就可以了,他偏偏又表現的像一個普通人一樣,居然還在多次重大事件表示認錯,還下了罪己紹。

要知道皇帝的權威,是無上的,皇帝是不能出錯的,就算是錯也得是對的,你下的罪己詔,如果在太平盛世,朝廷和文臣們會認為你這是好的。

但如果你這是在亂世之中,朝政內外交困,軍事又連續的失敗的情況下,還下罪己詔,這就是進一步削弱自己的權威。

皇帝和朝廷沒有了權威,大臣們就不會害怕你,就不會畏懼你,也就證明了一點,那就是他們劉家軍所到之處,這些人也都失去了精神的支援,紛紛的向他們投降。

劉布知道他們一定會拿下鎮江城,這只是時間,遲早的拿下鎮江以後,就是要考慮包圍南京城,這一位天下必須大城的時候了。

所以藉助著錢謙益入城去勸說對方投降的時候,他們也都在也派遣先遣部隊,準備繞過小道,前往南京方向進行縱深滲透了,結果就在此時,城門開啟了,錢謙益領著一一群官員、官兵走了出來。

當城門開啟的那一刻,戰場之上組成幾個巨大方陣的劉家軍官兵,他們為之歡呼不已,巨大的歡呼聲,聲至雲霄,傳出四十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