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現在的朝廷,他迫於無奈,別無辦法,只能夠考量讓江南督師吳宗達,轉從海上運糧。

即使是海上運糧,也都有極大的危機,以前就是因為受到戶部和整個運河集團的反對,始終沒辦法在太平的時候,從海路運糧,據說從海路運糧,風浪極大,風險極大,十不存一,如果朝廷堅決改進的話,還會鬧出倭寇這等事情來,令海疆不靖,根本就不敢從海上運糧。

現在運河被切斷,如果再從運河運糧過去,就相當於資敵,他們說什麼也不敢再發放運糧船隊往北方去了,所以朝廷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只能夠叫吳宗達從海上運糧。

吳宗達他現在作為江南督師,是負責管理整個江南的軍政事務,並且也都兼漕運,把以前朱大典的漕運總督的職位也都接管了過來,也順理成章地接管其手下的十幾萬漕兵。

雖然說接管了這些漕兵和運糧船隊,但是這些運糧船都是內河船,說白了就是平底船,根本就不敢走風高浪急的海邊,用這些船來運糧,只怕沒有運到北方,估計船本身就散架了。

所以他們的目光就放在了南方最大的海運集團,海上勢力之王鄭芝龍身上。

鄭芝龍擁有南方最為強大的船隊,他的船隊可以遠洋至南洋,遠至泗水和呂宋等地,可以說運糧去北方易如翻掌。

最大的問題,就是鄭芝龍他與劉家算是親家,劉家起兵以後,鄭芝龍他也都態度十分的堅決,一再的上書請求出兵攻打劉家,以證清白。

但是整個福建的官員,都說鄭芝龍為人桀驁不馴,鷹顧狼盼,此人不可信也。

這麼多人都認為鄭芝龍不可信,這也就讓吳宗達他為難了,吳宗達可是一個老官油子,他最明白一點,這就是官場之上是捧高踩低,這麼多人都說鄭芝龍不能用,如果自己堅持用,一旦出了什麼問題,估計一生英名就會盡毀,所以他不敢冒這一個險。

但是吳宗達畢竟是一個有能耐的人,在江南也有很多大家族和大海商,他們也都大做海外的貿易,也都擁有遠洋船隊,如果委託他們把這些糧食運至北方,應該可行。

如果沿著傳統的海海岸線走,肯定是不行的,他們可以考量走大海,繞過山東,然後走再從渤海進入天津港,這在地圖上這是可行的,而且吳宗達他也在短期之內聯絡了一大群海商,這些人也都答應願意為朝廷運糧,雖然開價比較高,但是這是他目前能夠想到的唯一辦法。

這些海商他們可是要價極高,相當於漕運的幾倍,並且雙方有約定,即使是遇到了風浪,他們也不會負責,如果是遇到了劉家軍艦的攔截,他們也都不會抵抗,而是主動的投降,朝廷不能追責,並且還必須賠償他們的損失。

看到了這樣的契約,吳宗達他可是氣壞了,但是他氣壞也好,罵娘也好,這是他們唯一能找到願意幫他們運傳的人,如果不同意這些條件,根本就無人願意為他們運糧。

吳宗達他知道現在的朝廷陷入了極大的危機之中,極度的缺糧,朝廷對自己也都非常的不滿,非常的不爽,如果能夠弄到一批糧食去,可以緩解這一種危機。

吳宗達他在別無辦法的情況下,只能夠選擇這一種冒險而又坑爹的做法了,為了以策萬全,吳宗達他可是親自的接見了這幾位大海商,他向對方曉以大義,並保證只要運糧成功,對方要錢給錢,要功名給功名,算是一個魚躍龍門,一舉翻身的大好機會。

他吳宗達現在也算是急了,只要能夠把糧食運到北方,他願意付出任何的代價。

但是他也太高看這些海商他們的品格,低看他們的貪婪了,這些海商個個背後都有巨大的利益集團,都有大家族和大官在背後撐腰,更重要的一點,他們是上一次蜉銀子事件之中,損失最為慘重的一群人,慘重到他們幾乎破產的地步,所以他們這些人現在是發了瘋一樣的搞錢。

好不容易有吳宗達這樣一個冤大頭,居然敢籤這樣的契約,他們還傻巴巴的把糧食運到北方去,這就是傻了。

如果他們拼老命把糧食運到北方去,可以贏得朝廷的讚賞,但是讚賞有什麼用?他們有功名,就是沒錢而已,如果他們硬是跟劉家作對,遇上了對方的艦隊,說不定就會被對方擊沉,被對方殺死,所以只有傻子才願意為朝廷拼命。

吳忠達他可是籌到了五十萬石的糧食,組成了一個龐大的船隊,浩浩蕩蕩的駛向了大海,準備透過大海,把糧食運到天津衛,吳宗達他在想,只要把這一批龐大的糧食運到天冿衛,就可以緩解京城的糧食危機,那時候就可以南北夾擊,一舉的滅掉了劉家這一個反賊,他吳宗達也算是功成名就,就可以光榮的退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