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若知道高望是什麼人,此人就是一個真正的卑鄙小人,貪汙受賄,無惡不作。

此人的名聲有多麼的狼藉?大明朝廷已經夠**了,他居然是大明官場中的知名**分子,人人涶棄。

他也是走投無路了,才會投靠了劉家軍,但凡有所選擇,他只怕都不會選擇投靠劉軍。

但是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向劉家軍投降了。

劉家軍他是新崛起的勢力,不能像朝廷一樣,透過開科取士,攬盡天下英才。

劉布就不信邪,就並不認為,只有參加科舉的人才是英才,才是能人,但是最起碼的一點,你必須認識字吧?連一個字都不識,你還能指望當官處理各種文正事務嗎?

在人才儲備方面,他們是不如朝廷的,也都幹不過朝廷的,所以只能夠矮中取高,只要願意投降他們的,都會使用。

朝廷用人,首先選的就是文章,就是其品德。

劉家用人,首先選的是能力,其次才是人品,寫為他們實在是沒得選。

所以即使是高望這種**的人渣投向他們,他們首先還是使用,這是因為他們在他們跟朝廷斗的過程之中,他們是處於劣勢和下風的,必須爭取一切能夠爭取到的人和力量,只要願意跟他們混的,他們都願意給他一席之地,然後大家攜手同行,如果以後有了利益衝突,再收拾他不行。

陳文若他就知道,高望他肯定會夾帶一些私貨,肯定會趁機的打擊報復,把自己的一些敵人和對手,看不順眼的,都借劉家軍的手,一一的幹掉。

說白了,就是借刀殺人,陳文苦並不介意自己成為了別人殺人的刀,因為他可以肯定,這些人都是敵對劉家軍的。

他們首先就在知府衙門裡面進行清洗,對於這衙門裡面的官員,他們首先要求其簽署效忠書,如果願意向劉家父子宣誓效忠的,劉家軍還是會保留這些人的性命,只是這些人大罵劉家父子是華賊,堅決不肯簽字,這就意味著他們之間是敵人。

劉家與別的勢力不同,他們佔領了揚州,因為這是要害之處,是要命的地方,所以他們不可能放任這些人不管,首先的就要確認對方的忠誠度和敵我。

所以要求他們簽署效忠書,只要簽了,就能證明他們是同路人,可以信任,如果不籤,就說明他們心懷異心,與劉家軍不是一路的,陳文若就是毫不猶豫出手。

一紙效忠書不能夠說明怎麼樣,但是畢竟讓他有把柄在手,讓這些人不敢首鼠兩端,三心兩意。

所以對於高望提供上來的名單,陳文若他也都沒有詳查,而是簡單粗暴的處理,就是讓這些人籤一份效忠書,如果他們願意籤,說明他們是可以培養的自己人,如果不願意籤,這就不好意思了。

陳文若他用最為簡單的方式,快速的判決高望提供上來的這些名單,居然超過半數以上都是拒絕效忠書,不願意向劉遠橋父子宣誓效忠的,這就變得簡單了。

陳文作立即以叛逆造反為名,把這些人全部都抓拿起來,不但把他們全部都抓了,而且連他們的家人,男女老少,一個不放過,全部都抓了。

對於造反的,他陳文若絕對不手軟,全部都壓到知府衙門門口,然後宣佈了罪名,直接的處決。

在他們攻佔了揚州城的第二天,就砍掉了一千多人的人頭,這些人主要是以當地的官員士紳為主,有七八十歲的老人,也有還在吃奶的嬰兒,一個都不放過,殺的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屍首不準收斂,拉住城外挖一大坑直接填埋,名曰奸邪坑。

若如此殘忍暴力的做法,也都令這些老百姓大為震怒,大為害怕。

市井之間有一種傳言,這就是劉家軍根本都不多隻不過是二千多人左右,如果大家起兵,輕易的就可以推翻他們。

許多人聽說劉家軍才這麼少人,他們是蠢蠢欲動,已經在暗中窺竊劉家軍的部署和人數,也都聯絡有志之士,準備起事。

結果他們在知府衙門門口一舉的殺掉了這麼多的人,可是殺怕了這些人的心,殺得了他們心寒,令他們再也不敢了有異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