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對於自己的人,中原的百姓,就沒必要如此趕盡殺絕了,如果有機會,可以滿開一面,放他們一條生路,他還是會放。

既然劉大帥仁慈,士兵們也都無話可說,就隨著他的命令去,反正也就是多呆一夜功夫,劉布也都向士兵們做出了承諾,如果天亮之前,對方不投降,也就關閉了投降之門,不再接受他們投降,全力以赴的攻進去,剷平整個天雄軍的營地,一個不留。

結果才半個時辰左右的功夫,就有不就有不少的天雄軍士兵卸下了盔甲,扔了武器,舉手投降,進入了他們的營地,一開始是幾十個人,到後來卻是絡繹不絕,整排整列的人,開始進舉著手,進入劉家軍的營地。

天雄軍士兵他們不再披甲,連武器都不帶,舉著雙手,忐忑不安的進入了劉家軍的營地,他們十分的狼狽,很多人都是飢寒交迫,渾身都在發抖。

他們這發抖,一方面是因為飢餓了,一方面又是擔心和害怕,雖然劉家軍沒有殺俘的先例,名聲也都非常的好,但是還是有許多的人擔心,劉家軍會反悔。

因為他們可是跟劉家軍交了幾天的手,打了不少的仗,也殺了不少對方的人,如果對方反悔,要把他們殺了,他們現在手無寸鐵,又不披甲,只是待宰的羔羊,死得更加的憋屈和窩囊,還不如轟轟烈烈一戰而死。

不過這些人的擔心有些多慮,他們雖然是有些狼狽和忐忑不安的進入的劉家軍臨時的安置營地,但是他們進入營地以後,就開始發放一碗熱粥,每個人都可以獲得一碗熱粥或者是熱湯。

這些行為令人為之放心,因為現在的糧食,非常的貴,說句難聽一點的,那就是糧食比命貴,在許多地方一石糧食就可以換一個黃花大閨女,既然劉家軍捨得在他們身上花費糧食,就不會殺他們了。

他們這些當兵的,可不會像當官的那麼講究,在殺人之前還讓其飽食一頓。一是不講究,二是沒這樣的條件,自己都吃不飽,還給別人吃不成?

負責在這裡看管這些戰俘的就是師正楊順,這就是當年追隨劉布由浮山所走出來的將領之一,他負責帶領一支部隊,看管這些天雄軍計程車兵。

劉布也都發話了,如果對方願意配合,乖乖的不鬧事,給他們吃的,然後發放路費,讓他們回家,如果敢鬧事,也都不要手軟。

楊順他是一名優秀的將領,也都打過了幾年的仗,看見這些狼狽計程車兵,就有點想起當年的自己,當年的他可以是參加了吳橋兵變,百戰餘生回來的一名普通士兵,但是自從跟了劉布以後,短短几年就已經升為了總兵級別的人物,看到了這些狼狽不堪計程車兵,也都想起了當年的自己。

楊順對這些俘虜大聲的說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劉家一向以慈悲為懷,即使當年我劉家就一富貴之家,都傾盡傾家蕩產,救濟難民,今日爾等既然已經投降,就必須乖乖遵守我劉家軍軍規,假以時日,就會發放路費,迴歸家鄉,如果敢造謠鬧事,抗拒我劉家軍,我等也都不會手軟。”

楊順他公開地說了這些話,這叫做先禮後兵,先小人後君子,免得對方以為投降了還得高官厚祿,好酒好菜的伺候,劉家軍這是讓他們投降,也不是想著想這些人再當劉家的兵,只是存著上天有好生之德,少造殺孽的意思,讓他們回家。

楊順他一身鐵甲,一看就是一個當官的當老大的,他既然在這裡發了話,這些士兵們就開始放心了,他們紛紛的表示願意,配合願意遵守劉家軍的軍紀軍規。

劉布暗中命人統計這些投降計程車兵的數量,最終確定至少將近有五千五百多名士兵,放下了武器,走進了劉家軍的戰俘營,最後盧象升等一百多個人守在營地裡面,他們搬來了鹿角、拒馬等等武器,組成了一個小型的陣地,準備抵抗劉家軍的最後衝擊。

他們當然知道,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劉家軍的進攻的,他們這樣做只是一種表態,表示拼死抵抗到最後一刻,絕對不會向他們投降。

劉布他倒是覺得可惜了,他也都想過招降盧象升,他手下也都紛紛的向他建議,可以考量長期圍困,把此人給招募過來,此人非常有能耐,如果把他招過來,這就讓劉家軍如虎添翼了,他們連孫傳庭這麼牛逼的人都能招過來,把盧象升招過來,也都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呢。

劉布斷然拒絕了眾將的提議,他知道盧象升他是一個注重氣節,絕對不會投降的人,招降這種人,本身就是對他的侮辱。

盧象升是他們的敵人,但是毫無疑問,他就是一個勇士,勇士你可殺不可辱,劉佈道:“就讓我們送他一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