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戰鬥以後,都必須開一次戰後會議,總結這一戰的得失,敵軍的優點,我軍的缺點,這些都是他們要總結出來的,並整理出來形成檔案存檔。

他們打勝仗都必須這麼做,更不用說現在差不多是打敗仗了,如果算起來,他們今天算是打敗仗,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所以他們召集各級軍官進行研究,檢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並不是他們的戰鬥力下降了,也不是敵人的變得特別強大,冷兵器部隊強大到一定地步,就不可能再強。

他們首先分析出與天氣有關,他們的大炮無法運送上來,他們的軍隊習慣性的接受大炮的掩護。

當他們沒有大炮的掩護,在近戰之中他們的手榴彈又因為受潮失靈,大多數用不了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抓瞎,就開始慌亂了,被敵人趁虛而入,攻了進來。

同樣條件之下,即使是更加強悍的建奴,想攻破他們的防線都不容易,但是他們在沒有大炮、手榴彈又失靈的情況下,士兵們又慌亂,手足無措,結果陣腳大亂,雖然在有城牆掩護的情況下,還讓人攻了進來,如果不是他當機立斷,力挽狂瀾,連自己人都開槍,只怕此城已經丟了。

但是劉飛雲他也知道一點,他們對上自己人開槍這一件事,十分的招忌諱,肯定會招來士兵的痛恨,軍法官的核查,所以他也都馬上的寫了一份檢討,對這件事進行詳細的說明,上報師部,讓上面的老大評定是非。

劉飛雲他知道如果不解決這一件事,會對他的職業生涯,造成極大的麻煩,甚至會被逮捕,軍法處置。

他們在總結出敵我雙方的優劣以後,就提出了針對性的部署和建議,主要就是如何面對明天的戰鬥,他們都知道今天的戰鬥極其的殘酷,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戰鬥這才剛剛的開始。

他們不可能無緣無故的退,而他們也攔住了敵人南下的唯一途徑,他們除了從這裡進攻,別無選擇,難不成他們還能在這冰天雪地裡翻山越嶺,進攻德州不成?這是不可。

所以有軍官們建議,無論如何也要讓後面送一批大炮上來,還有就是能夠使用的手榴彈。

因為他們計程車兵,都習慣了在這些火力的掩護之下才能夠打,沒有這些火力的支援,與他們平時訓練的都不同,打得非常的不習慣。

劉飛雲一聽這一句話他就生氣了,當場就發飆,他說道:“你們沒有大炮就不會打仗了嗎?沒有手榴彈就不會打仗了嗎?對面的天雄軍他們有沒有大炮,有沒有手榴彈,一樣不是攻進來了嗎?我們拿著槍進行防守,居然守不住,人家拿刀子攻上來了?你們要不要臉。”

被劉飛雲這麼一罵,他的手下們也都有些不好意思,有點抬不起頭之意,但是有一名軍官他說道:“我們的訓練本來就不一樣,如果硬是採用這種方式來打,令兄弟們非常的不適應。”

劉飛雲他大聲的說道:“不適應也得適應,大雪封路,道路不靖,大炮運不上來,咱們要麼就是打贏敵人,守住南皮,要麼就是讓他們殺光咱們,攻佔南皮。”

關鍵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在天氣十分的寒冷,他們的火藥、手榴彈、炮彈等產量大大的下降,讓他們的供需也都非常的吃緊,要知道天氣這麼冷,人如果多穿衣服動作就不靈活,如果不穿衣服,烤著火,誰人的火藥工廠和炮彈工廠幹烤火的?

他們的工廠一直都是兩班倒了,到了寒冷的冬季以後,也只能夠白天上班了,晚上都不能開工,因為晚上太冷了,又不敢在他們的工廠裡面烤火或者是加熱,所以說產量大大的下降,這也是他們這方面武器不足的原因。

但是劉飛雲還是認為一點,他們劉家軍剛剛成立的時候,沒有大炮,沒有手榴彈,硬是憑著弓箭和火槍這兩樣,就打出了自己的一塊地盤,打出了自己的威風,現在規模擴大了,反而變得更加的弱了,沒有大炮,就不會打仗了,他也都知道這樣子對於軍隊非常的不好。

他們的大炮是笨重的東西,不可能全天候的跟隨著他們去打,如果他們打仗沒炮的話這不是不用打了?

所以他們馬上制定了新的作戰方式,以應對明天敵人的進攻,他們就知道,今天敵人算是佔到便宜,他們肯定不會放棄,明天一定會再來的,如何打好這一仗,保住南皮,保住自己的命,就成為他們十分重視的一樣事情。

劉飛雲他說道:“再次強調,想活命,就保住南皮,我等與南皮共存亡。”

果然到了第二天,明軍重新發起了攻勢,他們的軍隊採取了新的措施,那就是他們大量計程車兵,都是推著巨型的盾牌,在盾牌和盾車的掩護之下,循序而進。

如果劉家軍的火炮在這裡的話,他們這一種戰術會讓大炮把他們轟成渣,但是劉家軍現在只有投石機,這樣就給他們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