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府的兗州府府治滋陽縣,下轄四州及十一直隸縣,分別是東平州(下轄汶上、平陰、陽穀、東阿、壽張等縣)、濟寧州(下轄嘉祥、鉅野、鄆城等縣)、曹州(曹、定陶二縣)、沂州(郯城、費縣二縣)及滋陽縣、曲阜、寧陽、金鄉、單、嶧、鄒、泗水、滕、魚臺、城武等縣。

那一位名聞山東的山東總兵劉澤清,就是曹州曹縣人,是從兗州府曹州剿匪起家的。

兗州為古九州之一,最初只是一個地理範圍,大致為古河水(古黃河)與古濟水之間的山東西部、河北南部、河南東北部等地區,是華夏民族早期生存的核心區域。

濟寧州又是兗州第一重地,其距府治滋陽府西六十里,東南至江南、徐州四百二十里,西南至河南歸德府三百五十七里,北至東平州百五十里,乃古徐州地。

濟寧州南通江、淮,北連河、濟,控邳、徐之津要,扼宋、衛之噤喉。

在戰國時,蘇秦所云亢父之險也。自是東方有事,必爭濟州。元人開會通河,而州之形勢益重,察罕帖木兒反攻山東,先下濟寧。太祖朱元璋命大將徐大一北伐,亦先取濟寧,燕王朱棣造反揮師南下,也是遣奇兵破濟寧,而德州崩潰,豈非以饋餉所經,濟寧州實關南北之大命脈也。

劉布派出大將進攻東昌府以後,同時命令一直追隨在他身邊的大將劉康負責領兵前去進攻兗州府。

在劉布麾下諸將之中,比較冒尖的還是肖寧、毛勝利、楊順等人,而劉康是他的家僕出生,一直都在劉布身邊聽用,也都被視為那種阿諛奉承之徒,他能夠一路升官至將軍,那是因為他一直跟在劉布身邊,鞍前馬後看伺候著。

也可以理解為他就算是跟對人的人,只要他站對隊,就會獲得他所希望的一切,反面教材就是許建強,無論它怎麼鑽營,無論他怎麼折騰,他站錯了隊,該有的都沒有,他千辛萬苦拿命去拼,最終還不如人家坐享其成。

所以劉康他在劉家軍之中的排名也都不高,且看他現在還是姓劉就知道了。

劉家軍他的這些大將,大多數都是劉家的僕人出身,也就是家生子或家丁,但是當他們為劉家立下了大功以後,就恢復原姓,光宗耀祖,比如說肖寧。

像是他們家族中的巨頭劉福氣,劉忠勇,他們本來就是姓劉的,當然跟劉家沒有什麼血緣關係的那一種。

但是劉康他不是姓劉的,只是被收為了家奴,僕人中的一員,他也都追隨劉布這麼多年了,劉布也都曾提過讓其恢復原姓,光宗耀祖,但是劉康他還是不敢輕易的答應。

這是因為劉康他知道,自己在劉布身邊,鞍前馬後的伺候著,沒有什麼功勞,沒有什麼軍功,最多隻能說是有一些苦勞而已,即使封為大將,也都不足以光宗耀祖,自立門戶。

所以這一次他獲得了獨立帶兵出去的機會,也都是十分的重視。

劉康他作為這一次攻打兗州的主將,他也都意識到責任重大,兗州府位於濟南府之南,與河南和江淮等地相連,如果打下兗州府,這就意味著跟徐州相連,也就跟他們在江淮地區打下的基礎連成了一片,真真正正地控制了大明心腹之地。

對於目前取得的成績,是出乎劉布他們意料的,雖然他們不會起兵造反,但也並不代表著他們就會束手就擒或者是不予反抗。

對於目前的形勢,劉家父子迅速的達成了一致,那就是不舉兵造反,低調向朝廷示好,但是該佔領的地方還是得佔,該搶的地盤還是得搶,該自己獲得的利益,一分都不會放過,至於朝廷怎麼應對他們,那是朝廷的事情。

所以在拿下了濟南以後,他們乾脆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的在兩個方向進行用兵,爭取控制西三府,完成對山東的控制。

西三府與東三府最大的不同,西三府是山東的心腹要地,也算是四戰之地,東三府起碼可以背靠大海,無後顧之憂,西三府則是不同,大明可以從江淮、河南、河北、山西等方向對其發動攻擊,控制了西三府,控制的是大明的心腹地帶,令大明更加無法容忍,只要他們能夠騰出手來,都會最後對付劉家。

不過對於這一點,劉家也都早已習慣了,朝廷一直就是這樣一個尿性,以前劉家有錢無權,他們就想著把劉家當成了肥羊來宰,現在劉家把他的財富轉化為軍事實力,他們又都寢食難安了,要知道山東稱得上是大明的心腹之地,心腹有難,天下豈能相安?最簡單的一點那就是,北方全靠南方的漕糧才足以支撐,如果劉家一旦切斷了大運河,估計北方就會陷入缺糧的局面,十幾萬邊軍就得崩潰,可以說這是大明必守之地,朝廷不可能讓劉家這種地方勢力把持這麼要害的地方。

但是到了今天,劉布他們所採取的政策都是不用在乎朝廷怎麼想,而是要看怎麼做可以令自己利益最大化,那就該怎麼做。

他們有機會控制山東,他們是不會放棄的,因為早在他們出兵南下,追繳流寇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打出了齊軍的旗號,這是旗號不白打,意味著他們代表的是山東地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