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布沒有給肖寧他們任何的壓力,讓他們就地防守,這是極其聰明的一種辦法,畢竟他們都是初來乍到,能守然後能攻,知道敵人的底細以後,才跟敵人交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但是坑死人的是,朝廷的高官居然紛紛的給他們下達了指示,要求他們這樣做,那樣做。

比如說內閣就下了命令,要求他們立馬集結兵力,圍攻海州,然後一路北上,圍攻遼陽,直搗建奴的老巢,活捉皇太極。

而兵部則另有看法,兵部就認為,要求他們全力攻打海州,在攻下海州以後,全力西進,打通了西走廊,跟寧錦防線連成一線,還有其他各部的老大,也都紛紛的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要求他們執行這樣的命令,那樣的命令。

不知道的還以為遼南是在他們的指揮和安排之下打下來的,其實劉家軍打下遼南,跟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要出力的時候,沒有幾個人,但是要摘桃子的時候,可是成群結隊,個個都爭先恐後,唯恐落後於人,功勞就是別人的了。

至於劉家軍最為關心的兩個問題,一個問題就是糧響的問題;一個問題就是援軍的問題,對方都沒有表示,至於糧草,對方給的建議就是命令部隊就地籌糧,另外關於援軍,則是在準備之中,然後就沒有下文了。

這些大佬他們的意見很明確,那就是要求他們憑著自己的實力,在遼南打出一番局面,有功勞自然是朝中大臣的,有黑鍋自然就是劉家軍作戰不力。

對於這些朝廷大臣,亂伸手亂下命令,劉布他是不屑一顧的,把這些命令和指示扔進了垃圾桶去,然後命令手下的幾位大將,按照預定的作戰計劃,準備作戰。

建奴才是劉布他認為的主要的敵人,也是他組建劉家軍的初衷,終於跟建奴交上了手,他既興奮又緊張,要知道對方可是號稱打遍東亞無敵手的,在原版可是橫掃天下,建立了一個大大的帝國,稱得上是當今世上最為強大的武力,冷兵器的巔峰,他們名將名帥輩出,士兵作戰勇敢,跟這樣的一個集團打仗,這可是需打醒十二分精神,他們能夠一舉打下了遼南,這是因為防守遼南的,其實還是以他們收服的漢軍為主。

他們沒有跟建奴的真正的主力進行大規模的交戰,所以也都不知道對方的深淺,只有跟對方交過一次手,知道對方的實力以後,才可以判定對方的戰鬥力和戰鬥方式。

劉布認為現在最保守的方法,就是就地防禦,他們劉家軍擁有這麼多的大炮防守,對他們有利,至少可以做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至於朝廷中各位大臣,對他們的指示,他直接就當沒聽見,這簡直就像是花式作死。

大明在遼東的局勢崩潰的這麼快,就是這幫官員相互拆臺,相互扯皮,才會令局勢崩潰的這麼快,聽他們的話,只有死路一條,他們已經弄死了這麼多大明的軍將,劉布是不會再讓他們禍害的了。

所以他下達了明文的指令,那就是不用理會朝中的命令和指示,直接按照制定的計劃來執行就好了。

而且劉布手下這幫將領,也都明白劉布對待朝廷的態度,那就是根本就不甩他們,如果有人敢哈朝庭的,敢向朝廷獻媚的,估計過不了劉布這一關。

有了劉布的支援,所以他們在佔領了三大城市以後,馬上就地的組建防禦工事,等待建奴來攻打。

這種局面其實是都建奴最不願意看見的,多爾袞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攻打明軍嚴陣以待的城市,特別是對方的火炮如此之多。

只是他們的大汗皇太極下達了命令,要求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往前衝,這就令他們非常的無奈。

看見對方炮火如此的猛烈,其實他們也都不是沒有辦法,他們完全可以在對方射程之外,然後悄悄的挖地道從地道攻城,只是這需要很長的時間,並不是大汗所規定的幾天之內就能做到的。

多爾袞他看見明軍火炮如此的厲害,朝廷又催得極緊,他只能選擇在晚展開進攻。

在夜戰方面他們是優勢於明軍的,所以多爾袞他在命令士兵吃飽飯了以後,白天睡覺,等到晚上以後,明軍視線不好的時候,就開始進攻對方的薄弱地帶,他們還是選擇對方在城外搭建的工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