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劉家在山東幾十年的經營還是有一些底蘊的,劉遠橋派出家丁快馬入京,還是獲得一位內廷大佬的接見,這位大佬就是在吳橋兵變之時,負責督監諸軍進剿的高起潛。

高起潛,知名宦官,崇禎初為內侍,以知兵著稱,其與曹化純,王德化等深受崇禎器重,崇禎五年,督諸將徵孔有德叛亂,現奉命提督寧、錦軍,鎮壓流寇。

劉家一直是為皇家收集金花銀的角色,所以他們跟內廷的關係一直是很好,當日吳橋兵變以後,高起潛奉命統兵前來鎮壓,劉家是捐獻了不少錢糧的,劉家就是因為向高起潛捐了錢糧,收買了官方大佬人物後,就沒有必要再花錢收買劉澤清這些小角色了,所以才讓劉澤清懷恨在心。

也是因為這樣一件事情,惹得心胸狹隘的劉澤清懷恨在心,所以他一直想找劉家的麻煩,終於在這幾年等到了。

高起潛被調去了關外督寧錦軍,而他也成為了山東總兵、一方之霸,覺得自己是有實力可以跟劉家較量一下的了。

高起潛他作為一個太監首領,太監的通病是有的就是這個貪財,沒有哪個太監的黑色眼珠子,容得下白花花的銀子的,對於劉家一直源源不斷的向他貢獻錢糧,他還是非常高興的,也想把這個關係長期化了,這叫細水長流。

所以他馬上寫了一封親筆書信給劉澤清,讓對方看在他的臉上,化干戈為玉帛。

劉澤清接到了這一封書信,他氣得發瘋,他是一個陰狠的人,對於高起潛手伸到他這裡,他十分的憤怒,公然脫口大罵:“你高起潛一個沒有卵子的太監,遠在關外,還不消停,還敢管老子在山東的事情,你算什麼東西?”

&nd敢惹太監,魏忠賢會讓他後悔做人。

但是在崇禎朝那就不同了,在整個崇禎朝裡面就沒有一個太監是得寵當權的,即使有一些太監非常的得他的信任,但皇帝絕對不會讓他干涉朝政的,最多隻是派出幾名親信的太監前往軍隊監軍,高起替就是其中之一。

崇禎皇帝就像曹操一樣多疑,他不信任太監,也不信任他的朝臣,他只信任自己。

劉澤清因為跟東林黨張溥他們的關係良好,所以一直也就沒把高起潛他們當一回事,反正他的後臺是朝廷,朝廷裡面是清流官員們當權,不是這些太監們當,這些太監們也管不了他的閒事。

而且劉澤清當上了總兵以後,他發現了一點,現在在大明地方是亂套了,朝廷控制力前所未有的減輕,誰手中有兵,誰就是大爺,誰就可以為所欲為。

在朝廷鎮壓吳橋兵變之時,他那時候不敢跟孔有德的精兵硬碰,所以躲在水門大寨裡面龜縮不出,本來他以為會被降職或者懲罰的,但是最終只是朝廷下了幾句話訓斥而已,因為吳橋兵變就是朝廷對軍隊過度的壓榨而引起的,現在朝廷也擔心過度的壓榨這些手中有兵有權的將領,會引起另類的吳橋兵變,所以現在在朝廷人裡面,手中有兵的將領開始吃香了,不是以前,小小一個縣令就可以欺負的年代了。

因為形勢大好,劉澤清他就決定向劉家下手了,而且他向劉家下手還真不是因為當年劉家得罪了他,而是因為劉家有錢。

放眼山東幾大勢族之中,權利最小的就是他們劉家了,他劉澤清不向劉家下手向誰下手?總不能向曲阜孔家下手吧?那就是給了一個水缸當膽子,他也不敢這麼幹了,所以說只能向劉家下手了。

而且劉澤清他知道在現在的大明那是亂套了,到處都是大亂,南方有尼人蠻子之亂,北方有建奴之亂,西北有流寇之亂,現在的武將開始吃香了,只要你手中有兵,朝廷就會對你另眼相看。

他能一路扶搖直上,當上山東總兵,那就是因為他手上有上千名能打能戰的家丁,這些家丁都效忠於他。

在權力膨脹以後,自然是越大越好,他就希望能當上更大的官,手中擁有更多的兵,但是養兵需要錢的,需要糧的。

他養家丁的錢,全靠是貪汙了軍餉,貪汙了其他官兵們的軍餉,用來養他的家丁的,可以這麼說,他一個家丁吃飽了,就得有五六個普通兵餓著,這才是他家丁規模一直無法擴大的原因。

他現在知道大明正在迅速的衰落,所以他決定將掌握更多的兵,有兵他就可以縱橫天下,就可以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