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校場點卯(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布這位千戶官,官兒不能算小了,是正五品的,還有一個武德將軍的頭銜,蘇家人在這裡傳了九代人了。
到了他們這一代,因為附近發生了吳橋兵變,東撫緊調集了附近三個府的官兵參加鎮壓,浮山千戶所裡的軍官也在徵調之列。
蘇將軍蘇千戶和大兒子出征,參加鎮壓叛軍之亂,結果都沒有回來。
這一戰給浮山所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他們軍官一級的就損失了過半人員,元氣大傷,這才給劉家掌控衛所提供了一個天然的機會。
衛所官兵們代代相傳,這是一份可以吃幾代人的皇糧,一般來說是不可能轉讓出走的,轉讓出走的只是下面的普通軍戶,當官的是不會移的。
浮山衛所遭受巨大打擊,不單止千戶父子戰死,千戶所編制裡十個百戶裡面也死了五個,可以說家家帶孝,戶戶掛白,整個衛所居於崩潰的邊緣。
蘇千戶家還有別的男丁,也有意繼承千戶官之位,但是他本身是個瘸子,然後又沒有錢在朝中打點,最後只能夠把千戶官繼承權用兩百畝地的價錢轉讓給了劉家的大公子劉布,所以他才獲得了千戶之職。
衛所兵裡面都是世代相傳,父親死了兒子接上,兒子死了弟弟接上,只要有男丁就必須代代相傳,實在傳不下去了才會被取消,當然也有些例外的,當兵的有些實在當不去了,就舉家逃亡,逃到了外地成為了流民,還是那一句話,當兵的會走,當官的不會走,因為當官的他始終有個當官的身份在這裡,即使是沒有了什麼油水,但是依舊可以在耕田,在賦稅上有一些免役,還可以政府發放的一些米糧,還是可以活得下去的。
劉布新官上任,召集了全衛所的人員前來前來點卯,結果名義上衛所有1120個人,到場的不過四百人。
大明的軍事制度,5600人是一個衛,一個所就1120人,一個百戶所112人。在編制之上,這裡應該是有1120個人,但今天到場的,居然這麼少,這麼悽慘。
而且在這四百人之中,大多是以老幼病殘,他們衣衫破爛,臉有菜色,兵器都生鏽了,也就幾個當百戶官的,勉強套上了明光甲,每個百戶官身邊有幾個家丁,這就是他們這裡利用的全部力量了。
劉布大致掃了一眼,問了一下的劉忠勇的意見。
劉忠勇道:“一旦打仗的話,湊得出五十個人就算是不錯了。”
劉布擔任千戶官,他根本不懂得什麼軍事和操練士兵,所以老爹把老軍投劉忠勇調過來給他,讓他擔任劉布身邊的助手,負責為他練兵,劉布看不出什麼門道,所以就讓劉忠勇指點一二。
劉忠勇是一個混軍隊基層裡面幾十年的老油條,當過衛所兵,當過戰兵,什麼兵都當過,所以對於現在衛所裡的門道道和各種套路,一眼就看出來了。
對於這樣的衛所屬於平均水平,他看了眼裡是連連的搖頭,知道憑這些人打仗根本就不可能,連守衛本土衛所都不可能。
劉布嘆了一口氣,他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然後問到你說。劉濤,我現在應該怎麼辦?
劉忠勇說:“發錢吧,人都聚齊了,老大就得發錢,這是規矩。”
劉康大為不服,說道:“發錢,有沒有搞錯?這些兵,一眼就看出來是冒充的,怎麼可能讓少爺發錢,難道少爺的錢是大風吹來?
劉佈道:“劉頭兒,這真的是規矩嗎?”
劉忠勇道:“這是規矩,新官上任,如果點了卯不發錢,他們就鬧事,本來就是下面的兵油子對付上司的不二手段。但是少爺你不可以直接的發,必須親自一個個發到他們手上去,不要讓他這些當官的有了上下其手的機會。”
劉布只好問道:“那錢我們是向誰要去?”
劉忠勇道:“正規流程就是少爺你向指揮同知大人要,同知大人向兵備道要,然後再下發,這一層層頒發下來,層層撥扣,剩下多少,小的就好說了。
劉布說道:“劉頭兒的意思,就是想要在這裡混得下去,首先呢就得先把錢給墊出來,有錢就是老大,沒錢別人就不甩你,是不是這個道理?”
劉忠勇道:“當兵吃糧,沒糧誰願意為你賣命?“
劉康一聞這句話可就不愛聽了,他說道:“我們還指望這些歪瓜裂棗賣命,他不多後腿就行了。”
劉忠勇說道:“現在發錢就是想要讓他們不鬧事,不給你拖後腿,否則他們這些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能噁心死你。”
劉康說道:“這些人一個月就得用一兩銀子,這錢得讓我們來出,現場四百多個人,我們哪裡來那麼多錢?劉家的錢都是大風颳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