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布在劉康和劉寧的帶領下,來到劉府的偏門處,此處搭有一個竹棚子,幾個夥記在這裡忙著,棚子前有幾百衣衫襤褸,面有菜色的人拿著碗,排隊領粥。

劉家粥棚厚道,沒有滲沙子野菜,可以吃個半飽,排隊的人很多,眼見粥不多了,許多人開始著急了,紛紛向前擠,前面的婦人小孩被強壯者擠出去,嚇得大哭,頓時亂了起來。

負責粥棚的是老韋一敲手中的粥勺,挺胸突肚,厲聲道:“造反嗎?誰他孃的再擠,爺打斷他的狗腿!喲!這不是公子爺嗎?公子爺好!”剛才還像是大將軍一般威風不可一世,現在馬上點頭哈腰,連聲問好。

劉布昂然點了點頭,問道:“何事喧譁?”

老韋道:“這不是快沒粥了嗎?這些人著急了,急也沒用呀!粥發完了,明日再來吧?”

有流民道:“咱就是一早來的,這都排了一天隊了。”

老韋怕劉布,可是不怕流民,他牛眼一瞪,喝道:“嚷嚷什麼?每天就這麼多,要不爺的晚飯都讓你吃了?”

流民畏懼老韋氣勢,畏縮不言。

劉佈道:“不得無禮!畢竟人家是信咱劉家才來,讓人空腹而回豈是待客之道?”

老韋道:“好教公子爺知道,每日五百斤米,煮完即止,為讓更多人裹腹,小的己儘量稀和了,小的這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

劉佈道:“告訴大家,本少有話說。”

老韋立即大聲道:“大家注意了!大家注意了!咱家公子爺有話說。”

等大家都靜下來了,劉布才走了出來,準備發言,不靜不行,人家都不發粥了,劉布咳了咳,說道:“我劉家乃本地名門,以詩禮耕讀傳家,一向樂善好施,關心民眾疾苦,我家老佛爺有感世道艱難,生活不易,決定從今日開始,劉家粥棚,日夜十二時辰供應,以饗鄉鄰。”

十二時辰供應,官府也沒有這般的操作方法,大夥兒呆了呆了,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劉布想不到大夥兒反應冷淡,尷尬的退了下來,他知道大家以為他在吹牛忽悠呢?這年頭,半碗實實在在的粥比大碗忽悠強。

果然,非但流民們不信,就是老韋也不信,他苦著臉道:“我的公子爺,我的祖宗,您可是知道,五百斤米為何能撐到現在?全因和稀了,還有就是一鍋發完了再煮,如果敞開了發放,半個時辰也撐不了,這臨清城裡的流民,比運河裡的王八多。”

劉佈道:“這是老佛爺的意思,行善就是積德,就是修行,誰敢誤了老佛爺的修行?”

老韋道:“老佛爺是誰?”

劉布這便將今日之事說了,並隆重的宣佈:“從今兒起,老太太榮升老佛爺了。”

老韋驚道:“竟是如此?老佛爺一向慈悲為懷,驚動了菩薩,也不是什麼稀奇事?阿彌陀佛,老佛爺賑災救人,亦是修行,大慈大悲,功德無量,如此善因,劉家不發,老天無眼了。小的們,拿出十二分精神來,今兒粥棚敞開了供應。”

流民們這才知道是真的,如久旱逢甘露,喜從天降,紛紛跪下磕頭,說道:“多謝大老爺贈粥活命之德。”

現在天氣寒冷,又是青黃不接,大夥兒露宿在外,有碗粥頂著,這是勉強活到天亮,那些肚子裡沒有東西墊的,往往一睡不醒了,一動不動,衣服讓人剝了去,官府差役巡街,便往城外拉,莫說薄木棺材,就是草蓆也沒有一張,這一碗粥雖輕,卻是活下去的希望。

劉布看見黑鴉鴉跪了這麼多人,男女老少都有,他忙道:“大夥兒快起!快起!劉某隻是稍盡綿薄之力,如何敢居功?老人家快起,折殺晚生了!”他忙將一老者扶起。

劉布命夥記們全力煮粥,以前是一個視窗發粥,現在是四個視窗發,而且這次不再稀了,而是立筷不倒,快是飯了,還分出兩個老幼婦孺視窗,只允許老幼婦孺領,這就避免了老弱排隊爭不過青壯們。

剛才劉布扶起的老者嘆道:“遵老愛幼,有古賢之風,詩禮耕讀傳家,名不虛傳也!”

劉康和劉寧在一邊看熱鬧,劉康道:“如讓許管家知道你串掇少爺,壞了他好事,少不得扒了你的皮。”

劉寧道:“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劉康笑嘻嘻道:“許管家知道了就行!他可是出了名的佛口蛇心,誰人啄了他一口,他少不得從這人身上撕咬下一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