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範點點頭,道:“那何時才能修造擴建好涼公府和三省六部官衙?”

工部尚書邴原道:“工部招募了數千工匠,進度較快,預計下月便可完工。”

劉範問道:“那新招募來的下級官吏們的住處?”

邴原道:“主公放心,工部早在修建官衙之前就先在官衙內修建了足夠官吏們住的寓所,可以供官吏們攜家帶口居住。官吏去職後,寓所就會轉給下一任。”

劉範道:“那就好。那六部和各州協調得怎樣了?”

尚書令盧植道:“六部已經初步在涼州建立了六司、六曹、六房,相應的官吏也都入職,政令通達。正在向天州和昆州佈置;嶺西二州則要等待圈地令實行之後了。”

劉範點點頭,問道:“戶部,有沒有做好圈地令的準備?”

黃琬有些為難地道:“稟主公,戶部已經籌措好遷徙百姓所需,如半道上所需的糧食。但遷徙百姓,勢必要用到大量車馬。馬車好解決,戶部就近向天州和昆州各官私馬車場下達了訂單,不日即將打造完。只是馬匹有些缺乏。”

“馬匹?”劉範有些不解,“涼國之馬匹已然是天下最多的了,孤也曾向百姓們售賣分發從敵國繳獲來的馬,怎麼會缺馬呢?”

董扶道:“主公有所不知,涼國馬雖多,但大多都集中在參與軍屯的戶口手中。”

“軍屯戶口占涼國戶口大半,已經足夠嶺西二州的開發圈地了啊!”劉範更為不解。

董扶道:“是如此,大涼尚未取消軍屯,如今軍屯戶口仍有七百多萬人,而戶部與康州和夏州商量後,裁定只遷徙四百萬人去,每州兩百萬人。門下省也同意了。”

劉範看向田豐,掌管門下省的侍中田豐點了點頭,劉範又看向董扶,董扶道:“按理說,馬匹是足夠的。但是我們戶部考慮到公平問題,就覺得馬匹不夠用。”

“公平問題?”劉範不解。

“是,主公。一旦圈地令下達,必定是那些擁有馬匹的軍屯戶遷徙得更快,他們圈佔的速度也更快。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四百萬人的名額中,軍屯戶佔據十分之九,甚至更多。而那些無馬的民屯戶,家中壯年男子的數量遠不如軍屯戶,大多數是老弱婦孺,他們繳納之稅的額度更高,自然家業也比軍屯戶差很多。”

劉範明白了,軍屯和民屯的政策自然就把人民劃分為兩個級別。軍屯戶較民屯戶更為殷實一些,而且因為參與嶺西之戰的都是屯田軍,戰後的封賞也讓軍屯戶更為富有。而這次圈地令,也必然更有利於軍屯戶,軍屯戶可以圈佔得更為廣闊的土地草場,民屯戶則沒有從圈地令中分配得財富。長此下去,本就更殷實的軍屯戶勢必更為富有,而本就貧弱的民屯戶勢必更為貧弱。這對涼國的社會階級構成是極其不利的。

劉範道:“孤明白了。那戶部提出什麼辦法消除軍屯戶和民屯戶的差異?”

黃琬道:“回主公,戶部提出的辦法就是徵用兵部的軍馬。”

聽到這句話,劉範看見他的岳父、兵部尚書馬騰的臉色變得有些氣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