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劉範就先派出虎衛軍五十人,每人換乘十匹馬,日以繼夜地趕往雒陽,裝扮成普通商旅,進雒陽城給還在雒陽為官的劉焉通風報信。。更多最新章節訪問:ШЩЩ.⑦⑨XS.сОМ 。請大家搜尋看最全!更新最快的信中,劉範解釋了他還沒死的事情,然後再告訴劉焉他關於州牧制度的構想,請劉焉趁著劉範未死、鎮北軍未敗的捷報傳開之前,早日上奏朝廷,請再開州牧制度。

虎衛軍一千軍士就是從劉家和黃家豢養僕奴和‘門’客中挑選出來的,自然是劉範吩咐的事盡心盡力,不用擔心他們的忠誠問題。三日後,劉範又派出高順以及他的陷陣營,作為向朝廷報捷的信使,帶著劉範給漢靈帝劉宏上貢的三千匹馬、三千頭牛、一萬隻羊、一千頭駱駝、五百萬錢,沿著路一路向各個州郡報捷。當然,帶著這麼多貢品,陷陣營每日行進的速度自然會慢下來。這樣一來,劉範就能打一個時間差,也就沒人質疑他在州牧制度上有貓膩了。

……

四天後,一隊五十人的馬隊進了雒陽城,並向城東光祿勳劉焉的府邸賓士而去。劉府的西廳裡,劉焉伸出長滿了老年斑的顫抖著的雙手,接過虎衛軍軍士遞給他的一方絹布,展開一看,是劉範慣用的楷書,只看了一眼,劉焉的淚水就忍不住在眼眶裡打轉。原本他都以為劉範真的像朝廷的邸報說的,劉範陣亡了,他永遠地失去他的兒子了。

峰迴路轉,劉範竟然沒有死!這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讓經歷過許多大起大落的劉焉都失態了。一個虎衛軍軍士勸慰他道:“太公且安心,主公已然大勝,身體也無恙,他讓小人勸太公無須掛念。”

劉焉用袖子揩了揩眼角,‘抽’了‘抽’鼻子,情緒稍稍安寧了些。軍士又道:“主公讓小人特請太公儘快上奏,主公派來報捷的使者已經在路上了,恐怕再也耽擱不起了。”

“好好好!老夫明日朝會便上奏,你們從幽州一路趕來,辛苦了!就先下去歇息吧!”劉焉道。

“喏!”軍士們退出西廳,走出西廳時,聽見劉焉發出一陣爽朗暢快的笑聲。

……

第二天,大朝會開始了,劉焉又裝作一副剛剛經歷喪子之痛的模樣,走上溫德殿的臺階上,時不時就有好事的大臣議論紛紛。漢靈帝來了,眾文武大臣都山呼三次方停。大宦官張讓踏出一步,捏著公鴨嗓子,對站在他下面的一干大臣們喊道:“有本上奏,無事退朝~!”

劉焉對黃琬使了一個眼神,黃琬微微點頭,便從坐墊上站起來,對劉宏一揖,道:“啟稟陛下,臣有本上奏!”

“黃卿有何事啊?”劉宏百般聊賴,聽聞鎮北軍大敗的訊息,他也很失望。

“陛下,臣以為,如今天下之‘亂’,諸賊造反,百姓離喪,始於我朝制度之失。”黃琬一本正經地道。

說到造反,劉宏就來興趣了。劉範道:“哦?有意思!黃卿繼續說下去!”

“喏!臣以為,正是因為我朝沿襲孝武帝舊制,設立刺史,這才導致天下陷入慌‘亂’之境地。陛下請想,刺史無權管理太守,太守的實力太弱,勢單力薄,故而當黃巾之‘亂’時,連續有郡太守被叛軍所殺!比如南陽郡太守褚貢,汝南郡太守趙謙,涿郡太守劉衛等,皆因力量太弱,不為刺史所指揮而為叛賊所害。臣以為,若我朝‘欲’永絕後患,若陛下‘欲’天下安定,宜應變通!”

劉宏對造反的事一律相信半分,又聽黃琬說的有些道理,便又信了半分。劉宏道:“那黃卿對此可有何妙計教我?”

黃琬道:“陛下,以臣愚見,宜應改刺史制度為州牧制度,改變各州為行政區,而非如今的監察區。州牧者,一州之牧,有權管理太守,亦可統帥軍隊,更可集中一州之力,全力打擊造反,如此一來,只用州牧領導各郡太守,就能平定叛‘亂’,那就無須朝廷大費周章了!”

聽了黃琬的話,劉宏眼睛一亮,覺得這倒是個不錯的選擇。朝上的大臣們一時間從中看不出什麼‘門’道來,卻也不敢妄下結論,只是在和相伴的大臣一起‘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劉焉這時候才站出來,道:“陛下,臣以為黃大人所言極是,此乃老臣謀國之言,宜應納之,儘早施行,布澤天下,福澤萬民!則於國有大益,陛下也可安享太平!”

“臣附議!”盧植早就和劉焉串通好了,見此良機,也適時站了出來。

“臣附議!”蔡邕等人和一些屬於漢室宗親的大臣也站了出來。

大將軍一看黃琬和劉焉共同提議,就感覺不對勁,馬上想出言反對。但何進向他的智囊團看去,坐在文臣佇列裡的鄭泰不同意,朝他微微搖頭。何進想到鄭泰素來足智多謀,而且他自己也想不通劉焉等人有什麼貓膩,恐怕貿然反對會傷及自身,於是又站了回去。

劉宏見何進也沒有反對,於是道:“好!朕意,州牧制度重開!”

“陛下英明!”滿殿的大臣全都山呼,其中多少有些諷刺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