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將案犯與案件卷宗一起交於上級刑部,但刑察司也會備案一份歸檔。

餉銀案卷宗除了這些之外,還有銀庫的勘察記錄,以及錢運使與銀庫總管的口供。

……

“一名警員,應該像水一樣,平靜時,無孔不入……”

認真研究著案件卷宗,李小閒整個人平靜的跟水一樣。

依卷宗所述,三十車餉銀從銀庫裝車時,錢運使與銀庫總管負責清點過秤,並且刑察司在案發後的第一時間分兩撥人,分別到銀庫和餉銀丟失地點勘察。

“……派人去銀庫勘察,從這一點看刑察司辦案還挺有洞察力,但是擬律我大伯勾結劫匪,簡直是狗腦子……不知司職是哪位。”

李小閒喃喃自語著,旋即閉上眼睛,意識深度沉浸在卷宗當中,對卷宗提到的各個細節再抽絲剝繭,進行推理。

一個大案推理,至關重要。

首先要判斷案件的大致方向,前提是要有優秀的觀察力與洞察力。

觀察細節,判斷作案的動機。

這樣才能更有效的找出線索。

尋找到相關線索,再梳理線索之間的關聯,就像拼圖一樣拼湊起來。

如果各種線索無法連線起來,說明線索不夠,或者剛開始就判斷錯誤。

“大伯和他手下的口供總結起來就倆字,冤枉,根本沒線索可尋。”

李小閒的腦海裡先是梳理他大伯李言與他手下役卒的口供,彷彿看到大伯在審訊時冤枉的像吃了黃蓮似的苦瓜臉。

餉銀案的初審是刑察司,對李言應該沒用刑逼供。

雖然刑察司直屬刑部,不過畢竟都是在東都共事,抬頭不見低頭見......但是到了刑部大獄,就不得而知了。

李小閒很擔心大伯會被打出屎……

刑部官員:李言!你還不招嗎?來了,大刑伺候!

李言:我冤枉啊......銀車交接時,我親自開箱檢查過,的確是餉銀......可怎麼就不翼而飛了......

刑部官員:用刑!

大伯:啊啊啊~

李小閒心疼大伯,這世間也只有他這麼一個親人了。

大伯,銀色肥皂瞭解一下。再熬兩天,我一定會救出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