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廷議,奪帥!(第2/4頁)
章節報錯
現在蒙氏地位是高,蒙恬與蒙毅一武一文堪稱勳貴豪門。可惜,蒙氏與最頂尖的還是差了些許。因為蒙氏未有侯爵,不說徹侯哪怕是次一級的倫侯都沒有。可這次要真讓蒙恬大獲全勝,蒙恬必然能憑此功封侯,他李斯能眼巴巴的看著這事發生?
李斯不答應,蒙毅可不慣著他。
好不容易有機會撈軍功,怎能不答應?
擴大戰果,封侯也能更有把握!
“臣以為此策可行!”蒙毅來至中間,抬手作揖道:“上將軍擇冬末出兵,正是考慮到寒冬時節對長途跋涉不利。匈奴胡虜多次南下,襲擾我大秦邊陲。即便奪回河南之地,也不能永絕後患。不出幾年時間,匈奴就會捲土重來,再對河南之地下手!”
“臣附議!”
“臣附議。”
“雖說此策兇險至極,可若能成功,則可保北地邊陲數十年的太平。臣以為應當試試,但要挑選合適的人選領兵!”
馮去疾倒是無所謂,站出來抬手支援。馮氏在朝中地位相當穩固,平時與蒙氏私交也算不錯。馮毋擇與馮劫都是爵至倫侯,且官職不低。蒙氏就算崛起,那也威脅不到他們。
“絕對不行!”
“長途奔襲千餘里,誰能擔保不會出事?”
“奪回河南之地已足夠,何必要冒險?”
“八千銳騎若是損兵折將,對吾秦不利!”
“冒些風險算什麼?只要能贏就行!”
“畏首畏尾擔驚受怕,還打什麼仗?”
“此策若能成,足以令匈奴胡虜再無翻身之地!”
剎那間,秦廷上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你反駁我,我就反駁你的反駁。
就連博士陣營也不都是穿一條褲子的,有的支援有的反對,就差直接打起來。雙方之間是互不退讓,總之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望著他們爭論不休,秦始皇當即拍了下臺案,“夠了!”
“陛下息怒!”
這事其實秦始皇自己也在搖擺,心裡頭暫時還沒個準數。今日提出主要也是想聽聽他們有何看法,沒想到互不退讓,說了也等於白說。
“此事就這麼定下!”
“陛下!”
“朕心意已決,勿要再提。”
秦始皇揮袖將此事定下。
他是皇帝,他自然是想著戰果越豐厚越好。而且他一直都有意提拔蒙氏,既然有此機會他也不會拒絕。但機會給了蒙恬,就看他是否中用了。
“另外,諸位以為誰更適合率軍北進?上將軍給朕舉薦了兩位任選,分別是裨將軍屠睢與中護軍韓信。”
“韓信?”
“他是何許人也?”
“似乎從未聽過此人名號。”
“裨將軍屠睢曾與南郡操練樓船之士,更有伐楚之功。不論兵法謀略,皆是上上之選。精通騎射,諸多兵器也能施展。那韓信何德何能,有何資格與裨將軍爭?!”
屠睢在朝中也算有些人脈,更何況壓根就沒幾人聽過韓信的名號。誰都知道北進千餘里意味著什麼,絕對是危險與機遇並存。不挑選個合適的統帥,那就是看著八千鐵骨錚錚的大秦銳騎去送死!
“韓信乃泗水郡淮陰人士。”內史騰站了出來,拱手道:“其本為庶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不通秦律,便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餬口度日。後受友人接濟,來至涇陽,陰差陽錯成為左庶長卓君的門客,如今擔任中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