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尉有聖人之心,總能想到吾等。”

“什麼聖人之心?這比聖人還好!”

翎狠狠拍了下羽的腦袋。

這小子就不會說話。

“別拍馬屁。”卓草白了他們眼,笑道:“而且,這還有個好處。老韓你是聰明人,應當知道草原資源是有限的。以後遷到這的人,不需要飼養過多的戎馬,光靠羊毛就能養活自己。隨著羊群數量增多,馬自然就少了。”

“信,大概懂了……”

韓信頓時明悟過來,眸子透著流光。

卓草這手夠狠的!

匈奴戎狄能縱橫草原,靠的就是大批次的駿馬。他們飼養的駿馬遠勝中原的,膘肥體壯耐力好,速度和爆發力也是一絕,而且更加的高大。

秦國北伐就算贏了,匈奴也不會死絕。零零散散的匈奴部落,早晚都會再次凝聚起來。可要是按卓草說的,大規模飼養羊群,靠薅羊毛就能賺的盆滿缽滿。那麼,飼養戎馬的數量就會下降。如此很多匈奴或許都會主動歸順,為秦國放羊牧馬。

匈奴南下劫掠的目的是什麼?

一個字,利!

糧食,女人,兵器甲冑……這些都是利。他們南下劫掠,同樣會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大把大把的匈奴精銳,都可能會被射殺。

想要徹底消除草原威脅,只有兩種手段。要麼把匈奴戎狄全殺了,否則他們總會自各地遷至腹地定居。要麼就透過商業的模式,令他們心甘情願的為秦國賣命,也算是成為秦國的附庸。

卓草更傾向於第二種方法,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匈奴,同時還能帶給秦國大量的勞動力。只要透過手段維持草原的匈奴人口,同時控制他們的兵器戎馬數量,草原就會徹底被秦國所控制。

“咋樣,你覺得有戲不?”

“很難,但有可能做到。”韓信若有所思道:“匈奴其實內部也有諸多矛盾,各個部落皆是貌合神離。匈奴最尊最貴之部族,當屬攣鞮氏。所謂攣鞮氏就是單于宗族,地位最為尊貴。而後還有三大部族,分別是須卜氏、呼衍氏和蘭氏。他們與攣鞮氏通婚聯姻,同時控制各個部落,為攣鞮氏效力。”

這些也都是蘇荷告訴他的,韓信記得很清楚,而後繼續道:“所以其餘部族就慘了,他們辛辛苦苦放牧,每年的蹛林大會卻得繳納大量的物資。就說昫衍氏部落,他們定居於花馬城附近,主要就是採集鹽礦,每年都得上繳大量的青鹽。”

“樓煩和林胡部落因為擅射多林,每年都得製造大量的弓弩箭支上繳。卓君,我敢肯定他們也對匈奴早有不滿,只是礙於實力不夠所以只能卑躬屈膝。若是卓君要他們每年只需要上繳足夠的羊毛,他們必然會歸心於秦。”

韓信考慮的很多,這也都是他提前設想過的。論瞭解草原地形,再精明的秦軍探子也不如經驗充沛的匈奴牧人。為此他還專門徵調好幾個精通戎語的精銳,比如說蘇角。等他出徵的時候,興許就能借此勸降匈奴為己用!

比如說那樓煩人,個個都是神箭手。百步穿楊或許誇張了些,但五十步內都是指哪射哪。畢竟要北進兩千多里,帶的人不多不代表不能徵調匈奴為己用!

“肯定不能僅僅只是羊毛。”

卓草搖了搖頭。

光上繳羊毛,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像樓煩這些人,沒反抗過嗎?”

“反抗過,但根本不是匈奴的對手。”韓信無奈聳肩,“草原上只信奉力量,誰強大就得聽誰的。匈奴家大業大,所以看上什麼就拿走什麼。這些小部落就是不服氣,那也只得忍著。也曾有部落叛亂的,結果就是被匈奴殺光了大部分的青壯男子,然後就老實了。”

“不光草原,中原也是如此。”

“咳咳。”

因為是比試的原因,所以韓信採用的是急行軍。蘇角率十來精銳在四周策馬奔騰,充當探子。哪怕白雪皚皚,他們照舊沒放慢速度。餓了吃乾糧,渴了就喝水。哪怕是有內急,那也得想法子自己追上來。

“中護軍,實在是太冷了。”

“對,要不先歇息會兒?”

“吾等已奔襲上百里,就算我們不歇息,戎馬也得歇息……”

……

幾個士卒實在是冷的吃不消,無奈站出來。他們雙手都生了凍瘡,又癢又疼,可還是得勒馬奔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