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天子的饋贈(第2/2頁)
章節報錯
得到肯定答案之後,一名奄國貴族直接原地跳起了舞蹈:
“有了這些青銅,咱們奄國就能熔鑄斧鉞,抵禦外敵了呀,哈哈哈!”
“這位是我們奄國負責青銅器鑄造的官員,自從遷徙到此處之後我奄國便斷絕了青銅器的來源,以至於無法鑄造出兵器抵禦淮夷,進而不斷地被淮夷侵擾。如今聽到貴使帶了青銅前來,他心中難免喜悅,因此……”
一旁的子權見狀,急忙對著子貿解釋道。
“原來如此,一心為國,難能可貴。”
對於這位官員的反應,子貿其實是非常理解的。當初宜國遷徙到江南的時候,不是也遇到了這種困境嗎?不過好在宜國出了個商離,直接將宜國的鐵器科技樹給點亮了,一舉解決了江南缺銅的問題。否則此時宜國的處境只怕不會比奄國好多少。雖然不至於像奄國那樣對周圍的敵人束手無策,但是也只能拿著石器上戰場和百越蠻族戰鬥了。
“多謝貴使贈送青銅,請貴使受我一拜!”
片刻之後,那名負責奄國青銅器鑄造的官員冷靜了下來,而後走到子貿的身前,恭敬地行了一禮。
“不敢當,此乃我宜國天子的命令,我也不過奉命行事罷了。”
子貿急忙將對方扶了起來,而後說道:
“閣下若是要謝,還是去謝我宜國天子吧。”
“貴國天子果然是受命於天之人,在天命加持之下,連青銅都能隨意送出。”
那名官員嘆了一口氣,而後繼續問道:
“還請貴使教我,貴國是否在江南發現了銅錫礦?”
不怪乎官員這麼想,實在是商離送出青銅的行為太過大方了。要知道,哪怕是在一百年後的西周鼎盛時期,青銅器作為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也不是隨意哪個國家都能送得出手的。
西周的銅錫礦幾乎全部產自荊楚,而後經過曾國(又叫隨國)流入中原,又在成周進行統一分配,被賜予各個諸侯。因此西周時期的銅錫礦其實是一種計劃性資源,每個諸侯國能被分到多少都是有定數的,誰也沒有餘力將本國的青銅器拿去送人——當然,曾國除外。
身為周朝在漢水流域的釘下的釘子,同時也是銅錫礦流入中原的第一站,曾國在銅錫礦貿易中賺得盆滿缽滿,成為了當時中原最富裕的諸侯國。後世出土的曾侯乙墓中不僅有成套的編鐘以及大量的青銅器陪葬,更是有曾侯乙尊盤這種頂級奢侈品,可見當時的曾國有多富裕。
當然,曾國再富裕也和其他諸侯國沒關係。曾國獲得銅錫礦是在銅錫礦流入中原之前,因此他們可以不需要周天子的分配就獲得大量的銅錫礦,進而隨意進行揮霍。而其他國家就沒有這種好命了,他們只能每年苦苦地等著周天子分配銅錫礦,好打造今年所需的器物。
西周的諸侯國再苦,人家好歹也是“有組織”的,至少可以確保自己能夠從周天子那裡獲得銅錫礦。而其他的蠻夷就不同了,銅錫礦西周諸侯自己都不夠用,自然不會對外貿易,因此絕大多數的蠻夷在西周時期依舊在使用石器作為武器。
普通的蠻夷如此,奄國這個戰敗國就更不必說了。如果普通蠻夷只是不太可能從西周諸侯那裡獲得銅錫礦的話,那麼奄國就是絕對不可能從西周諸侯那裡獲得銅錫礦。
不僅如此,一旦被西周諸侯得知自己的位置,別說是銅錫礦了,奄國甚至可能會再次被西周諸侯追殺。也正是因為這樣,如今的奄國才會如此地稀缺銅錫礦,以至於連武器都打造不出來。
在搞清楚了這其中的邏輯之後,這名官員的反應也就可以理解了。在官員看來,若非你們宜國自己找到了一處銅錫礦的話,又怎麼可能會如此大方地向自己贈送銅錫礦呢?這不可能的呀!
而既然你們宜國發現了銅錫礦,那麼接下來的事情是不是就能開始商談了?比如……銅錫礦貿易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