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周巫醫的精心照料之下,姜太公最終還是醒過來了,但是精神狀況卻已經遠不如之前了。整個人顯得渾渾噩噩,就連姬誦在他耳邊喊他他都沒有反應。

這種狀況別說是這個時代的巫醫了,哪怕再過兩千年,宋朝的老中醫也是沒辦法解決的。兼之此時的姜太公已經九十幾歲高齡了,因此在思索片刻之後,姬誦最終還是下達了將姜太公禮送回國的命令。

不送不行啊,再繼續拖下去,萬一姜太公死在成周可就不妙了。在他人生的最後時刻,姬誦還是覺得將他送到自己的兒孫身邊去要比較好一些。

至於自己這個外孫,嗯,外孫雖然也是孫,但畢竟帶了個“外”字,肯定是無法和親孫子比的。

不得不說姬誦的決定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將姜太公送回齊國之後,似乎是兒孫的呼喚起到了作用,姜太公的狀態也開始慢慢恢復。雖然再也不能回到之前的狀態,但是至少能認人了,吃飯也不會再因為不知道張嘴,而把飯掉落在衣服上了。

後來姜太公就以這樣的狀態在齊國修養了好幾年,最終在兒孫的環繞下安詳離世。在他死後,他的兒子按照他的遺囑,將他的遺體送回到了關中老家安葬。當然,這是後話。

此時擺在姬誦面前最重要的問題,還是如何回去面對關中的父老鄉親。

雖說自己後來帶人把虎方平了,給那些死了的族人報了仇,但是報仇歸報仇,自己親手坑死7500名族人這件事是不會因為報仇就消散的。

可以預見的是,關中的那些族人必然會繼續敵視自己,只不過不會再像之前那般聯合起來將自己推翻罷了。

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維護自己的統治,在返回關中之前,姬誦決定帶一支武裝力量回京,讓他們成為自己的親衛隊。

而這支親衛隊的人選,姬誦也已經想好了,那就是沃氏宗族的族人!

沃氏宗族有一萬餘人,按照人口比例的話,是可以勉強抽出一支2500人的隊伍,組建成一個師的。

這個師的成員全都是殷商遺民,天生就和關中的老周人不對付,因此自己也不用擔心他們會和關中的周人串聯起來,一起對付自己。

當然,最重要的是,沃氏宗族的族長是對自己忠心耿耿,願意在關鍵時刻站出來保護自己的沃操。在雙重加持之下,姬誦覺得沃氏宗族的族兵一定會成為自己鞏固權力的有力幫手。

事實也確實是這樣,在姬誦剛返回鎬京的時候,他就遇到了一大群堵在鎬京城外,用複雜的眼光看著自己的姬周族人。

這些姬周族人的目光中既有感激,又有憎恨,總之令姬誦看得有些毛骨悚然。

但是不論這些姬周族人的目光中蘊含著什麼樣的情緒,總之他們的目的是確定的,那就是堵在鎬京城外,不讓姬誦進去,試圖讓姬誦給他們一個說法。

說法?什麼說法?

姬誦表示自己貴為天子,沒有給平民說法的義務。

因此惱羞成怒之下,他直接大手一揮,命令沃氏宗族計程車兵驅散人群。

當然,是不帶武器的那種。

姬周族人本來就是不團結的,他們中雖然絕大多數的人對姬誦坑死自己的親人感到不滿,但是在姬周替他們報過仇之後他們也已經沒有那麼恨姬誦了。再加上沃氏族兵的驅逐,幾乎是沒有意外的,他們很快就被驅散走了,給姬誦留出了一條進入鎬京城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