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虎方(第2/2頁)
章節報錯
……
虎國,亦或者說是虎方,是一個極其強大的國家部落聯盟。
這個聯盟第一次出現在中國歷史典籍之上是在商朝的時候,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商王伐虎方的記載。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虎方就此消失在了商朝的記載之中,再也不曾被商朝提及過。
商朝是一個極其好戰的朝代,但凡是自己打得過的國家,他們都是可了勁地去欺負,以求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
唯獨這個虎方,商朝甲骨文中只有一次征伐他的的記錄,並且這個記錄還不是記錄的直接征伐虎方,而是征伐的虎方的附庸國。
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虎方太弱了,被商朝打了一次之後就直接滅國了嗎?答案顯然不是這樣的。
因為在西周周昭王時期,這個虎方再一次地出現在了中國的歷史記載之中。而這一次,他扮演的是一個“荊楚地區秩序破壞者”的角色。周昭王時荊楚不穩,銅錫礦供應斷絕,就是這個虎方搞的鬼。
再加上後來出土的文物,也進一步證明了虎方當初並沒有被商朝擊敗,而是戰勝了商朝的。商朝擊敗的只是幾個虎方的幾個小附庸,正面硬鋼虎方的時候商朝也是有些發憷的。
正是因為虎方過於強大,因此在一次征伐不利之後,商朝便徹底熄滅了征伐虎方的心,此後再也不曾征伐過虎方。
商朝不徵,自然也就沒有了記載的必要,因此才會出現虎方在商朝之後歷史中不再出現的現象。
那麼虎方是一個純粹的勇武蠻夷之國,沒有任何的文化發展嗎?答案也並非如此。根據後世的考古發現,虎方是一個盤踞在鄱陽湖以西,洞庭湖以東,且築起了土牆,創造了文字,依託長江為天然屏障,與中原王朝分庭抗禮的強大政治集團。
對,你沒看錯,虎方不僅有城牆,而其還有文字!相較於同時期的商朝,他們幾乎不存在短板。商朝有的,比如文字,青銅器文化,他們基本都有。商朝沒有的,比如城牆什麼的,他們也有。
若非後來虎方出了變故,且被中原的姬周給幹掉了的話,那麼後續的中華文明會如何發展還未可知呢,搞不好中國也會如同歐洲那般出現幾種文字並立的局面,以至於中國無法在文化上實現統一。
那麼如此強盛的虎方後來又是如何衰弱下去的呢?很遺憾,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根據考古發現,商朝時期的虎方是一個盤踞在鄱陽湖和洞庭湖之間,北抵長江,且定都在江西樟樹市的強大文明。雖然沒人知道虎方的南部邊界在哪裡,但是就目前掌握的情報來看,虎方的領土面積不小於半個江西省,在這個時代是絕對的龐然大物。
可是到了周昭王時期,虎方的首都就從江西省樟樹市遷徙到了湖北省的安陸市附近,國力也變得弱小了許多。有人推斷是因為南邊三苗部落的擠壓,以至於虎方不得不撤出江西盆地,逃到湖北去避難。也有人推斷是因為在擊敗了商朝大軍且將商朝的勢力趕出江漢平原之後,虎方主動從江西搬遷出來,佔據了江漢平原。總之不管是什麼原因,商周之際虎方從江西逐漸撤出,搬往江漢平原是肯定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商離才會派子楚他們逆江而上,前往荊楚地區尋找虎方的蹤跡。因為商離清楚,這個時代的雲夢澤附近就是虎方的勢力範圍,只要自己的人去了那裡,就必然能夠找到他們。
事實也確實如此,子楚他們才剛剛將船開到雲夢澤附近,就遇到了虎方派出來在雲夢澤上巡邏的船隻。雖然虎方那邊的巡邏隊長不知道子楚他們是什麼人,但是出於“國際慣例”,他們還是使用了中原霸主商朝人的語言喊話。
也正是因為這樣,子楚才能第一時間聽懂對方的話,並且明白對方就是虎方的人。
紫筆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