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正是因為這年頭人們對於農業的依賴度極低,因此貴族們其實也並不重視井田制以及公田中的產出。後世就有學者曾經指出,井田制實際上只是一種概念,歷史上並未真正實行過這種制度。

當然,學者這裡所說的並未真正實行過井田制應該是指貴族們對於井田制的重視程度極低,並沒有去嚴格地框定農民們的勞動過程,並且對勞動產出做出明確要求,而非指井田制並不存在。

有人可能會感到很疑惑,既然貴族不對井田制的產出抱有期待,那麼他們為什麼還要抱著井田制不放呢?

答:因為井田制其實是封建制度的一種。

井田制下,農民不單單要為領主耕作公田,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要相應領主的號召,去幫領主辦事情——比如說給領主修個宮殿啊,亦或者陪著領主去打獵啊,還有跟著領主出去打仗什麼的。

發現了嗎?所謂的井田制,其實就是西歐中世紀的封建采邑制。在這種制度下,農民其實就是領主的領民,而井田,就是領主的領地。

當然,相較於西歐的封建采邑制,井田制框架下農民的生活條件要好得多——畢竟井田制是從原始部落的財產公有制發展而來的,農民幫領主幹活其實和部落時期部落成員跟著首領出去打獵沒什麼區別。雖然理論上農民幫領主打獵都是無償的,但是實際上在打完獵之後,領主都是會將狩獵的獵物分享給農民,以此來犒勞他們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井田制下領主的許可權並非是無窮的。像西歐那樣貴族隨意處決領民生死的情況在井田制下是不存在的,哪怕是領主,想要辦成一件事情也必須要得到絕大多數領民的同意——雖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要不是特別離譜的事情領民都會同意就是了。

而除了以上這些之外,井田制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方便組建軍隊。在井田制下,由於農民都有繫結的貴族,因此在平時的時候,貴族們可以經常將農民召集起來,演練軍陣。等真正上戰場的時候,同一個貴族帶領計程車兵不僅相互認識,而且由於平時經常演練並且一起出去狩獵,早就已經產生了默契,可以在站場上發揮出更大的戰鬥力。

簡單說,井田制其實就是上古時期的社會基石。這種制度是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的,並且也確實給這個時代的人帶來極大的方面。

可是理雖然是這麼個理,但問題是……商離他不能接受啊!

身為21世紀的歷史系研究生,他當然知道井田制的利弊,也知道這種制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是非常適合如今的宜國。但問題是,商離他接受不了。

商離不排斥分封制,畢竟在這個上古時期,分封制確實是最適合宜國的制度。但這麼做的前提是,分封的諸侯必須都是自己的兒子。否則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像周朝這樣被異姓諸侯奪了天下——誰能想到,當初那個微不足道的西陲小國,最終能夠奪取天下呢?

可問題是,商離他也不能就此真的廢除井田制。否則的話別的不說,貴族們的工資怎麼辦?

井田制亦或者采邑制度的誕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統治者無法支付官員們的工資,因此才會給他們一塊地,一些領民,讓他們自負盈虧。商離廢除井田制容易,但是前提是他必須支付貴族們不低於之前的工資,確保他們能夠像從前那樣過著體面的生活。

否則的話,貴族們指不定就要跳出來“陛下何故謀反”了。正所謂壞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你硬生生將原本屬於貴族們的財富搶走了,他們能高興才怪了!

這會兒可能又有人跳出來了,說你手上不是有蔗糖嗎?難道還無法用這東西支付貴族門的工資?

對此,商離只能回答:不能。

原因很簡單,貴族們也不是傻子,理論上你只要給我井田制,我自己就能種甘蔗煉糖。在這種情況下,你用原本屬於我的東西來支付給我當工資,你以為我傻啊?

別說是在原始風氣極為濃重的商周了,哪怕是皇權巔峰的明清,皇帝都不能剝奪手下一整個階級的利益。商離搞統購統銷,統一徵收蔗糖拿去貿易可以,不讓貴族和平民們自己種甘蔗那是絕對不行的。

而除了蔗糖支付工資之外,短時間內商離的手上也確實沒有其他可以用來支付工資的東西,所以理論上他可能還是要用糧食來支付貴族和官員們的工資。可是這年頭的糧食產量……

“在曲轅犁和後世農耕技術的加持下,土地中的糧食產量應該可以得到爆炸性的增長……但前提是,這個時代的農民可以像後世的農民一樣勤勞耕種。”

商離看了一眼不遠處正在打鬧的孩子們,忍不住嘆了口氣:

“但是很顯然,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民族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塑造起來的,這個時代的人們並不像後世那些農民那樣吃苦耐勞,這是一件不爭的事實。如果商離強摁著他們的頭讓他們像後世的農民那樣勞作的話,可能會適得其反。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時代的南京,似乎也並不具備讓他們這麼辛苦勞作的條件。”

這個時代的南京氣候接近後世的閩粵,而閩粵的氣候,大家都是知道的。

晚稻的種植時間是6月份,當時的氣溫還勉強能夠接受。但問題是農作物並不是種下去就可以不用管的,除草捉蟲,都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環節。

後世的農民可以用除草劑和殺蟲劑來減輕自己的任務量,這個時代的農民可沒有這個條件。因此想要讓水稻產量增加,唯一的方法就是驅使農民們在盛夏時節下田幹活。這……和謀殺有什麼區別?

到時候宜國的糧食產量還沒增加,只怕就要有大量的男人因為中暑而當場去世了。

不要以為農民在盛夏時節下地幹活是常態,商離記得自己曾經問過爺爺,問他們以前夏天的時候是怎麼幹農活的。當時爺爺愣了一下,而後笑著說道,誰在夏天干農活啊,那時候大家都是聚在竹林裡聊天避暑的。

20世紀的農民尚且如此,更別說是公元前11世紀的農民了。你讓他們頂著盛夏的大太陽下地,他們指不定就能先把你扔進地裡,讓你感受一下太陽公公的熱情。

事實上別說是種田了,在古代,夏天那就是用來趴窩的。你沒看古代連打仗都要避開夏天嗎?你種田再重要,難道還能比打仗更重要?大不了就少收穫點糧食嘛,又不會餓死人。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針對水稻的。大麥由於其生長時間恰好錯開了盛夏,因此種植起來要更加容易一些。不過還是那句話,大麥在南方本就產量不高,哪怕商離祭出了後世的農耕技術,其產出只怕也無法滿足商離的需求。

“所以說,只能有限地廢除井田制嗎?”

商離將目光收回,低聲呢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