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歷死的同年文丁也死了,新繼位的商王是帝乙,也就是紂王的父親。當時的商周兩國都處於新君繼位的動盪期,不過作為老牌強國的商朝在實力上顯然還是要強於新興的周朝的。因此東出的周人並沒有討到便宜,很輕易地就被商朝大軍擊潰了。

這一仗的影響極其深遠,首先季歷在位時期周人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無敵之心”被商人生生打沒了,其次季歷開拓的疆土也在此戰之後全都脫離了周人的掌控,周人又從一個足以和商朝抗衡的大國變成了“小邦周”。

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話,稱周文王姬昌為周朝第一敗家子一點都不為過,因為他爹一輩子的心血都被他一次衝動給打沒了。

後來姬昌忙活了一輩子,又是禮賢下士,又是開疆拓土的,實際上都不過是在彌補他年輕時的過失罷了。

如今商離拿姬昌當初東出戰敗的事情說事,其實就是在諷刺呂丁所說的“周人知天命”的說法。你要真的知天命,還能去打那必敗的仗嗎?

“你!”

正所謂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商離的這通話無疑是打在了呂丁的痛點上了,以至於他一時間甚至都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好。

半晌之後,呂丁才回過神來,看著商離道:

“你是何人?”

“這位便是我們商人的新王!”

這次回答呂丁問題的是沃操,只見他退回到商離的身邊,用手指著商離道:

“帝辛雖敗,但天意卻不絕我殷商!故而降下天命,命宜國天子為我商人之王!如今真命天子在此,爾等西陲蠻夷還不速速跪迎!?”

“就他?天子?”

聽到這話,呂丁非但沒有任何的恐懼,反而大聲笑道:

“哈哈哈,我還以為你們沃氏是找到了什麼靠山呢,結果沒想到竟然是一個妄稱天數的江南小國之君!我不知道這傢伙是否真的受了你們商人的天命,但是就算受了那又如何呢?就連領有中原的紂王都不是我們姬周的對手,他一個小小的江南小國之君,憑什麼和我們姬周鬥!?”

周人和商人信奉的“上帝”不是同一個,因此理論上是可以同時存在兩個“天子”的。也正是因為這樣,在聽到沃操的話之後呂丁才並未對商離是否受命而提出質疑,而是嘲笑起了商離和沃操的不自量力來。

“強弱之勢,古無定則。正如你小邦周可以攻滅殷商一般,你又焉知我江南宜國無法北伐成功,覆滅你姬周呢?”

商離按住了準備對呂丁破口大罵的沃操,而後對著呂丁說道:

“而且相較於你小邦周,我宜國北伐顯然更具底層基礎一些。你小邦周之所以能東出成功,無非就是因為事先收買了殷商貴族,獲得了他們的支援。相較之下,我宜國不需要刻意去收買中原氏族,就能輕易地獲得他們的支援。畢竟我們與他們是同源同種,所謂兄弟鬩於牆,而外語其辱。在你們姬周的壓迫下,想來那些中原氏族應當知道該怎麼做才是。”

“你!”

聽到這話,呂丁不由臉色大變。身為齊國貴族兼姜太公的弟子,他深知商離說的話是對的。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會反應如此巨大。

在他看來,有人敢反抗姬周不是什麼大事,因為姬周不懼正面挑戰,幾年前的三監之亂就是最好的證明。姬周真正害怕的,其實是有人在暗地裡搞小動作,學著他們當初的樣子,去收買滲透姬周的統治階層。

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那麼一切就都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