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是時候設立內帑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商離拔出腰間的鋼刀,指了指四周道:
“在咱們進攻之前,留國就已經向自己的附屬國發出了徵召指令。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幾天那些附屬國的首領應該就會帶著自己族中的戰士過來報道。而咱們要做的,就是截殺這些附屬國過來報道計程車兵,而後再出兵一個一個地將那些附屬國全部剿滅!”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商離自然不可能放著這些留國的附屬國不去收取。更何況這些附屬國的總人口加起來也有兩三千,基本上與留國本土的人口相當了。在這種情況下,商離就更不可能放過這些肥肉了。
正好在自己發動進攻之前留國已經派出了使者,命令那些部落首領帶兵過來支援。因此接下來宜國這邊要做的就是守株待兔,以逸待勞,等將那些附屬國的部隊騙進留國首都之後,再暴起發難,直接將他們降服,確保可以儘可能多地收穫俘虜。
“此戰過後,應該就能將內帑給一併建設起來了。”
看著不遠處低頭喪氣的留國俘虜們,商離心中暗自計較:
“否則繼續像之前那樣國庫內帑不分的話,是很容易出現問題的。”
商朝是沒有內帑這個概念的,國庫就是內帑,內帑就是國庫。天子可以隨意支取國庫中的財富,官員無權過問。
表面上看起來這似乎利好於天子,因為在這種制度下天子可以絕對掌控國家的財政,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舉個簡單的例子,歐洲中世紀為什麼那麼分裂?除了沒有秦皇漢武這樣的明君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本身的制度就存在著極大的缺陷。國家不存在所謂的國庫,一切國家開支都是由國王私人領地的稅收支撐的。在這種情況下,底下的那些貴族是很難將自己和國家綁在一起的。在他們看來,國家是國王的國家,就好像領地是自己的領地一樣。自己無權插手國家的財政,自然也就沒有義務為國家的興亡負責。國家是分裂也好,改朝換代也罷,都與自己無關。
所謂權責對等,你想讓手下的國民願意為你的國家去犧牲去流血,你就必須要讓他們覺得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一份子。如果整個國家都只是國王的私產的話,那麼平民又憑什麼為了你犧牲呢?
因此分割出國庫內帑並非是自斷雙手,相反,這是在將全體國民綁上自己的戰車,將他們變成自己的雙手。總體而言,這麼做的好處是要絕對大於壞處的。
先前商離不具備建立內帑的條件,因為在原始環境下,由於自然資源豐富,人們是極少會出現飢餓吃不飽飯的情況的。再加上荒地遍地,人們隨便開墾就能得到農田,因此招收佃戶為“皇莊”種地納糧這條路壓根就行不通。在這種情況下,內帑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但是現在不同了,有了這些奴隸的加入,商離就能依靠他們來為自己開墾農田,繳納私糧,進而建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小金庫。以後國家執行就從國庫出錢,自己享受則由內帑出錢。一旦遇到天災,國庫無法救濟國民,自己也能從內帑掏錢,刷一波平民的好感,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綜上所述,將國庫和內帑區分開來可以說是勢在必行!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場戰打下來,也不知道能收穫多少個奴隸。”
商離看了一眼一旁正在放聲高歌的貴族們,心中默默計算道:
“留國本土是800男丁,期間戰死重傷200,中途逃亡100,還剩下將近500個男人。這500人中只怕要分出100個給貴族作為奴隸,因此實際留在我手中的男**隸大致只有400人。400人……終究還是少了點啊!”
商離嘆了一口氣,將目光轉向遠處的天空:
“但願留國的附屬國們能夠給力點吧,至少也要再給我提供700個奴隸才行啊,這樣去掉分給貴族們的奴隸之後,我還能省個千把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