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的過程非常順利,期間沒有發生任何的意外事件。

一個星期之後,整個宜國上到王公貴族,下到牛馬驢羊,全都順利地渡過了長江,抵達了商離之前選定的定居地點。

然後,所有的國人便在貴族們的指揮下,有序地開始營造新的家園。

“此處地勢最高,王宮當建於此處。”

負責部落建築以及陶瓦燒製的名叫“子先”的貴族對著商離說道:

“王上以為如何?”

“善。”

商離只是看了一眼,便同意了子先的建議。

商周時期由於建築技術落後,即便是王宮,也只能使用版築的夯土牆,很難營造出氣勢恢宏的感覺。因此這個時期的王宮往往會選擇建造在高臺上,一來能夠增強防禦,二來也是為了彰顯權威。

如今宜國百廢待興,顯然是沒有太多的精力可以浪費在夯建高臺上的,因此直接選擇一個地勢高的地方建造王宮便成了最佳的選擇。

“反正這裡只是臨時居所,簡陋點就簡陋點吧。”

商離將目光收回,在心中暗道。

如今宜國還只有三千多號人,這片被秦淮河包圍的區域還勉強能夠容納得下。等將來宜國人口增長之後,國人搬出這片區域,在秦淮河外圍定居便成了必然。而商離真正看中的王宮選址,就在這片區域的東北面。

當然,商離並不懂什麼風水,也不懂什麼地質勘探。之所以將自己真正的王宮選在那個位置,純粹只是因為那裡是後世朱元璋的皇宮所在地,僅此而已。

老朱畢竟是一代大帝,手下還有劉伯溫這等能夠與諸葛亮比肩的能人,他們選中的皇宮選址,總不可能差吧?

“王上!”

這時,羿帶著一群人走到商離的面前,說道:

“人已經選好了,我們什麼時候走?”

這些人是商離讓羿找來的,目的就是等會兒讓他們跟著自己去秦淮河的南岸搬運鐵礦石,順便將路上的野獸一併清理掉。

“是嗎?稍等一下。”

商離打量了一眼這群握著武器的精壯漢子,暗暗點了點頭,而後找到了自己那個負責青銅器鑄造的三叔子和,讓他幫自己打造一把火鉗。

“火鉗?此乃何物?”

子和一臉疑惑地問道。

聽到這話,商離也不多做解釋,而是直接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畫出了火鉗的形狀,並且還貼心地將火鉗拆開來之後的形狀也一併畫了出來,以方便子和的理解。

火鉗的結構其實非常簡單,說白了就是兩根有一定彎曲幅度的金屬棍。如果是鐵鉗的話,或許還需要經過鍛造這個工藝過程,但是青銅器並不需要,青銅器只需要事先造好兩個模具,而後將銅和錫燒化,將銅水倒進這個模具中,等其自然冷卻之後將其取出來就可以了。

事實上不單單是火鉗,絕大多數的青銅器基本上都是這麼個鑄造過程。因此,在青銅器的鑄造過程中是用不到火鉗的,所以至今為止,火鉗都沒有被髮明出來。

但是鐵器不同,在鑄造的過程中,鐵器需要反覆地進行加熱敲打,沒有火鉗這個工具幫助的話,鐵匠甚至連抓住鐵器都做不到,更別說是敲打了。

而這,也正是商離在出發之前特意讓三叔子和鑄造一副火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