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不知邦伯有何高見?(第1/2頁)
章節報錯
而商離之所以不願意在淮河流域建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歷史上奄國遺民一開始也是在這裡建國的。
結果大家也知道了,等周成王去世,周康王即位後,這些奄國遺民再次起兵造反。然後……就被周人一路趕到長江以南去了。
奄人為什麼再次造反?自古以來就眾說紛紜。有的說是因為奄人覺得周成王死了,周公也沒了,周朝沒什麼可以讓他們忌憚的人物了,因此他們覺得自己又行了,於是在自信心爆棚下再次起兵。
也有人說是因為他們在這裡被當地的淮夷土著排斥,不得已之下,只能再次起兵,試圖打回曲阜,重建自己的故國。
總之,不論是什麼原因,歷史上的奄國遺民在淮河流域並沒有待太長的時間,就匆匆離去了。
很顯然,淮河流域對於騰蛇部落來說,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淮夷?”
聽到商離的話,四叔子旬冷笑一聲道:
“若他們安分守己,大家還可相安無事。若是他們不知死活地前來尋釁,吾等不介意將其滅殺!”
子旬對淮夷的態度是這年頭奄人的普遍觀點,在奄人的眼中,中原的商朝和自己屬於第一序列的文明,山東的東夷則是第二序列的文明,至於淮河流域的淮夷,就只能排到第三了。
這個年代的“文明”其實是跟戰鬥力直接掛鉤的,越是高階文明,就掌握越高階的武器和戰爭技術。在熟練掌握青銅器和戰車技術的奄人面前,還在大量使用石器的淮夷顯然是不入流的。
如果用遊戲模板來套的話,商朝和奄國屬於“中原科技組”,科研效率百分百。山東的東夷屬於“東夷科技組”,科研效率百分之八十。淮河流域的淮夷則屬於“淮河科技組”,科研效率只有百分之六十。再往南,到了長江以南的百越地區之後,就是“江南科技組”了,科研效率只剩可憐的百分之四十。
當然,以上的科研效率只是打個比方,並不是說人家的科研效率真的只有中原的百分之四十。不過越是往南,科技水平就越低,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話雖如此,然我部族如今只有男丁四百餘口,不足五百。若與淮夷爭鋒,怕是難以討好。”
商離有些無語,自家雖然科技水平高,但是人家人多啊!兩個拿石器的人,難道還打不過你一個拿青銅器的戰士嗎?
“更何況,南方多沼林,戰車難以施展。”
這年頭全球溫度都高,中原地區與後世的江南類似,淮河流域的降水也比後世要多。因此是森林密佈,沼澤遍地。在這種情況下,商奄引以為傲的戰車是難以施展的。而沒有了戰車的優勢,真和淮夷打叢林游擊戰,自己這邊只怕還真不是淮夷的對手。
“這……”
聽到這話,子旬頓時語塞,但還是有些不服氣地說道:
“如無意外,其餘各部也將於近期抵達此處。屆時,敵我人力,亦將翻轉!”
“哦?”
商離有些詫異地看了子旬一眼,而後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