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大婚(第2/3頁)
章節報錯
看著羞得滿臉通紅的雪雁,賈琦將掛在腰上的玉佩扯了下來,塞到了她的手中,門口站著的婆子丫鬟無比羨慕的看著低頭不語的雪雁,拿到玉佩的雪雁也沒有讓賈琦失望,轉身開啟了門。
門開了,賈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紈等賈家女眷都在,黛玉這個時候還在臥室裡,看著笑眯眯望著自己的眾人,賈琦頭皮發麻,喜錢好說,準備的非常多,可是,賈琦要待在這裡等吉時,另外那些轎伕鼓手們也要吃飯,要不然待會哪來的力氣遊街,這期間賈琦還要聽這群婦人的嘮叨,都是叮囑他要好好過日子,特別是黛玉的幾位嬸孃,七嘴八舌的說著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矛盾,都是一些雞毛蒜皮卻能影響感情的事情,算是提前給打了預防針,省的以後鬧矛盾。
賈母將賈琦投來的求助看在眼中,不過沒有說話,笑呵呵的坐在那裡安心吃瓜。
“噼噼啪啪!”
賈琦在煎熬中終於等來了鞭炮聲,吉時到了,一頂扎滿了紅綢緞的大花轎被八位腰圓膀寬的轎伕抬到了院門口,轎簾門已經拉起,就等著新娘上花轎了。
黛玉是梁王妃,按理是可以坐十六人抬的大轎,但是林如海不同意,說是太招搖了,沒辦法,只得換成了勳貴人家標配的八抬大轎。
這時,院門外響起了鼓樂聲,不一會兒,又燃起了鞭炮,眾人明白,新娘子該上花轎了。
黛玉被紫鵑和晴雯一左一右攙扶出來了,喜娘在前面領路,林家女眷抹著眼淚將黛玉送上了花轎。
“起轎!”
司儀一聲長喝,鼓樂隊憋足勁將喇叭吹得震天響,花轎被抬起,在眾人的簇擁下,浩浩蕩蕩地向著榮國府大門走去,大門口,早已準備好的林家人在迎親隊伍走後,將銅盆裡的水潑了出去。
婚禮中耗時最長,也是老百姓最喜歡圍觀的便是迎親遊街,然而賈琦可不敢帶著林黛玉繞著神京轉一圈,就是出動全部銳士營軍卒也保證不了安全,說不得自己會被射成刺蝟,仇家太多了,否則自己也不會整日坐在馬車裡了。
不過該有的流程還是要走,迎親的隊伍從榮國府大門出來,順著寧榮街往東走,進入賈家后街,路兩邊站滿了人,有賈家的族人,也有著普通的神京百姓,一路上鞭炮聲不絕,林之孝領著府中的小廝跟在隊伍的後面大把大把的銅錢撒向天空,惹來大群小孩爭搶,熱鬧非常。
賈家三府佔地廣闊,這一路足足走了近一個時辰,到梁王府時已經是黃昏了,府門前已是賓客盈門,此時的府門與之前大不相同,親王府之南門三門,亦如宮門,中門需常年關閉,進出則是兩旁的側門,此時中門大開,兩隊身著盔甲,身披大紅披風的銳士營軍卒靜立兩邊,甚是威嚴。
“落轎!”
充作司儀的吏部右侍郎張洪一聲高喝,轎子穩穩落在了中門前。
“新人下轎!”
轎簾掀開,紫鵑和晴雯將黛玉扶出,二人扶著黛玉踩在紅毯上,走了兩步又將黛玉交給同樣盛裝的雪雁,這時二十四名身著宮裝的女官打著十二對宮燈在前面引路,快到中門時,兩隊女官便停了下來,雪雁扶著黛玉慢慢走向了中門,小心指引她跨過門檻,大門內,那些看熱鬧的各府誥命無比羨慕的看著被尤氏領進門的黛玉,這道中門滿大漢只有兩個人可以隨時進出,一個是皇帝,一個是梁王賈琦本人,至於黛玉,只有在大婚的時候有資格跨過這道門,其他就沒有一人有資格走這道門,就是賈母也不行。
新娘進門,氣氛便到了高潮,尤氏攙著黛玉慢慢地跨過火盆、馬鞍和米袋,儀式到這已經進行了大半,黛玉已經是進入了賈家的門,尤氏親自將黛玉領進了儀門,然後就要在武威堂拜堂成親。
今天來的客人非常的多,除了勳貴高官和各府的誥命,就是像彭家這樣的商賈也來了不少,不過他們都待在西路院,沒有過來湊熱鬧,獻上了賀儀便老實的坐下來吃喝說笑。
林家也來了不少人,好在西路院格外寬闊,房子也多,因此並不會擁擠。
今日的主婚人原本是賈代儒,後來張道士找上門,表示希望由他的師兄,欽天監監正劉懷仁來替賈琦主持這場婚禮,對於這位欽天監監正,賈琦還是第一次相見,以往聽人將他傳的神乎其神,見了面,也就那樣,嗯,身上神棍氣息不是張道士可以相比的。
證婚人則是林如海的師叔,國子監博士歐陽琳,一個賈琦從未見過的人,不過一聽這個姓,就知道不簡單。
此刻武威堂大廳內坐滿了人,內閣和六部,除了賈赦、賈政兄弟倆請了假前來,其他人都不方便來,能坐在這裡的除了幾位林如海的同窗和師兄弟,其餘皆是勳貴一脈的人,賈赦和張道士坐在一起閒談,二人說的最多的還是原大相國寺,現清虛觀的事情,賈家在那裡大興土木的事情不知怎麼被他給知道了,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想知道賈家在做什麼,還有,替他師兄劉懷仁捎兩句話,‘帝星在北!’‘將星不在!’
賈赦怔了徵,微微笑道:“老神仙,這是從何說起?”
“恩侯是在裝糊塗呢!”
張道士笑了笑,左右看了看,低聲說道:“實不相瞞,當年聖人駕崩前,曾讓師兄占卜了王爺的氣運,師兄告訴聖人的結果是,麒麟護主。”
說到這,頓了頓,“道家講究洞悉先機,順勢而為,得失隨緣。師兄自此便和王爺結下了因果,今日前來當主婚人也是想接這個緣。”
賈赦呵呵笑道:“老神仙說笑了,咱們都是自己人,什麼緣啊,因果,生分了,待會定要罰酒一杯。”
張道士見賈赦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不覺撫掌大笑起來,“小道的錯,待會定自罰三杯與恩侯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