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吳家(第2/3頁)
章節報錯
劉恭稍微收拾了一下心情,便在一群小宦官的簇擁下向偏殿走去。
宋溥是奉楊漣的命來請劉胥前往文淵閣觀政,他揹著手站在偏殿內來回踱步,朝中局勢複雜之極,各種勢力交錯其中,無論是內閣重臣還是六部高官都被牽扯其中,如今內閣已經呈現了涇渭分明的現象,李守中和孫玉麟昨日力保淮南王劉旦已經表明了二人的立場,他和首輔支援的是現在坐在皇位上的隆武帝,至於賈琦和牛繼宗則因為身份的原因不會表明立場,不過賈琦說過,銳士營只聽從皇帝的旨意或兵部的軍令,這在某種程度上算是偏袒小皇帝。
由於劉恭是被小皇帝逼死的,以大宗正為首的宗室昨日已經表明了心中的不滿,小皇帝和宗室的關係已經惡劣,所以,宗室這邊是指望不上了,至於兩者之間的關係只能讓時間來彌合。
六部也出現了問題,禮部、吏部受到了李守中的影響,工部和刑部在這場站隊中選擇了沉默,自己的戶部若是以前還有很大的影響力,可惜如今入不敷出,影響力大打折扣,每日都有各部的官員拿著開支單堵在大堂內,如今皇帝可以拉攏的只有兵部了,現在的兵部不僅權利非常的大,而且還有錢,自己將之前的賬冊翻看了一遍,賈琦從江南給兵部陸續截留了近一千三百萬兩的財物,除去一些開支,兵部庫房裡最少還有六七百萬存銀。
這時,宋溥看見大群宦官簇擁著劉胥走進來,他連忙收起思路,整理一下衣冠,快步迎上前去,躬身施禮道:“臣參見陛下。”
“宋卿免禮!”
劉胥一把推開小黃門的手,上前扶起宋溥。
“謝陛下!”
“給朕和宋卿搬兩個矮墩。”
劉胥一擺手,“咱們坐下說。”
宋溥點點頭,小黃門搬來了兩個坐墩,二人坐了下來,這時,宋溥拿出一本奏章,“昨夜是鎮國公值夜,這是他臨走時交給首輔的,裡面謄抄了昨日上書各部官員的官職姓名以及部分觀點看法。”
劉胥一怔,接過奏章看了看,只是,裡面的內容將他驚呆了,他也曾猜想過會有多少官員對劉恭之死不滿,沒想到會這麼多,這上面的官職姓名大多是他所熟悉的,也就是說,他們都是朝中舉足輕重的高官。
“宋大人,難道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
宋溥嘆了口氣,道:“臣是上皇破格提拔任的戶部尚書,一直深受文官集團的排斥,上皇利用幾場戰事打散了江南文官集團,又奪了山東等幾地北方文官集團的權勢,這已經讓他們非常的不滿,說句犯忌諱的話,要不是有著軍方的壓制,說不得皇權會被壓制至何種地步。”
劉胥聽懂了宋溥的意思,明白他的話有一定道理,只是,昨兒太后的話讓他內心對勳貴軍方有了防備,太后說,太康帝曾說過,勳貴軍方的野心太大,這也是當年為何會釀出慘案的根本所在,勳貴軍方想透過廢太子登基獲取更大更多的權利,正是看出了這一點,太康帝才會有了廢立太子的心思。
宋溥見劉胥沉默了,便又勸道:“陛下,首輔的身子您也清楚,一旦逝去,臣根本掌控不了朝局,這時,必須藉助軍方的力量來穩固朝局,否則一旦朝廷亂起來,一切就都危險了。”
不管宋溥怎麼勸,劉胥都不敢下這個決心,太后有一句話說的不錯,文官集團再怎麼鬧騰,只要禁軍掌握在手中,只需一道聖旨就可以將他們打落塵埃,但是勳貴軍方不同,要是他們有了異心,劉漢的江山就會出現危機,雖說他們目前都忠於朝廷,但是權利最是腐蝕人心,滋生野心。
谷錞
“宋卿,這件事讓朕在考慮考慮,另外,朕也要和太后商量,你放心,朕一有了決定會第一時間告訴你和首輔。”
宋溥沉吟一下道:“臣想知道,陛下在擔憂什麼?”
劉胥擺了擺手,“朕不是擔憂,你也知道,在睿親王的事情上,朕已經讓太后她老人家不高興了,這麼大的事情如果再擅自做主,恐怕會讓太后對朕不滿,朕將宗室得罪太狠了,他們正愁沒有朕的把柄,如今淮南王又拿出了上皇的手諭,朕這個皇帝當的是戰戰兢兢。”
宋溥無奈,只得起身道:“陛下莫擔心,您是明旨天下的帝王。此事不急,還是先去文淵閣議政吧,首輔他們都等著呢。”
劉胥點點頭,“宋卿辛苦了。”
....
睿親王劉恭之死和淮南王劉旦請罪一事儼如一陣風,很快便傳遍了神京的每一個角落,街頭巷尾,到處在議論著這件事,和官員們的憂慮不同,神京百姓僅僅將這兩個訊息當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
茶館酒樓向來是各種訊息的集散之地,大漢各地的奇聞異事,民間傳說,還有神京各大街坊之內的密事緋聞都是茶客酒友感興趣的話題,特別是官場中的一些秘聞,更是受人關注。
中午時分,左安門邊上有一家酒館,因為靠近馬市與人市,每到吃飯時間,這裡總是客人滿座,一直到城門關閉,酒客們才會散去,此時酒館中早已是客人坐滿,幾乎每一張桌前都坐滿了人,喧鬧無比。
在二樓靠近樓梯的一張小桌前坐著一人,他就是吳貴妃的二叔,吳三貴父親吳襄,他是按約定來見吳三貴的,可是距離約定的時間已經過去大半個時辰了,不僅吳三貴沒來,就連他手下的親兵都沒有見到。
自從被抄家之後,吳襄便不再經商,自古道:‘窮不與富鬥,富不與官鬥。’,與賈家的爭鬥讓他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殘酷,要不是賈家顧忌隆治帝的臉面,吳家早就沒了。看在吳貴妃的情面上,皇帝將吳三貴送到了邊軍中打磨,這也讓吳家看到了希望,半個月前兒子的突然迴歸讓他大吃一驚,以為出了事故,好在沒事,而且兒子因功升了參將,這讓吳襄非常興奮。
之後兒子的一番話讓他大吃一驚,原來兒子是奉了山海關總兵長寧侯陳懷的軍令回京,任務就是蒐集賈家的情報,聽兒子的口氣,這件事情的背後牽連著通天之人,搞不好賈家會覆滅。
此時吳襄坐在桌前不急不慢地喝著小酒,兩隻耳朵在全神貫注地聽其他酒客的聊天,他以前非常厭惡這些地方,更是瞧不起這些底層出苦力的貧窮百姓,現在他卻非常喜歡到這些地方喝著小酒靜靜地聽著這些人說笑,不僅可以緩解心情,更是可以聽到一些外面不為人知的秘辛。
這時,二樓靠窗一桌的談話卻吸引了他的注意,是幾個車馬行的車伕,其中一個年輕人看樣子是喝多了,聲音有些高。
“昨兒人市發生了件大事,官軍圍了一處車馬行,所有人都被抓走了。”
那青年說道。
“怎麼回事,沒聽說啊。”
“噓!小聲點。”
那青年左右看了看,接著道:“就是那間遼東人開的,這才半個月不到就被官府給盯上了,嗨,也真夠倒黴!”
說到這,一口飲盡杯中的劣酒,恨聲道:“知道為什麼沒人敢說,那些官兵挨家警告了,誰敢說出去,就殺他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