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的不自然,賈母看在眼中,看了眼表情各異的眾人,忽然對王夫人說道:“要你們單出十萬兩,有點為難了,這樣,你身為娘娘的母親,出銀子也是應當的,我身為祖母,也應當出分力,表表心意,我們對摺,一共拿出十萬兩來也就是了。”

聞言,王夫人連忙站起來說道:“十萬兩,我們緊一緊還是拿的出的,萬萬不敢讓老太太添補……”

賈母面色一整,說道:“好了,此事就這麼定了。”

一邊的邢夫人面色難看,心中不舒坦,老太太一向偏心二房。

回到書房,賈琦想著隆治帝省親的聖旨,又想到榮禧堂的商議方案,七十萬兩,這還是將會芳園算了進去,否則花費的會更多,單一府根本支撐不起,其他後續雜七雜八開銷最少是這個數目的一半,底子差點的當真會被拖垮掉。

隆治帝內庫的窘迫朝中上下皆知,當年太康帝退位,不僅僅帶走了禁軍,連帶積攢了幾十年的內庫一掃而空,名曰:養老。

要不是祖制,估摸太康帝連繡衣衛都不會留給隆治帝。至於隆治帝這兩年積攢的錢,呵,揚州鹽稅案,內閣在江南文官集團和利益階級的壓迫下潦草結案,至於丟失的稅銀,繡衣衛和東廠查了這麼久,毫無進展,江南官場爛透了,據說戶部欠內庫的兩百萬兩至今分文未還。

缺錢找外家拿,這麼不要麵皮的事,估摸是楊漣這個老東西的主意。

隆治帝這是既想安定人心又要賺銀子,內務府名下的商號早在年前就開始囤積木石材料、各色器物,正準備大賺一筆。

原本賈家打算從外地購買木石材料的,想了想還是算了,內務府如此光明正大的向神京運送這些材料,定是得了隆治帝的默許的,沒必要鬧得太難堪。

通州。

一艘自江南而來的客船,緩緩駛進了通州碼頭。

下午時分,通州碼頭迎來了最繁忙的時刻,碼頭處停滿了商船,諸多勞工苦力們正吆喝著從船上將貨物搬下來,碼頭上馬車、騾車連成一片,有拉貨的,有載人的.........

一派興盛繁華的景象。

大船好容易找了個泊位停了下來,船老大忙著指揮人停船,鋪設木板,方便船中的貴人下船。

船艙中,一名老者看著窗外,不禁嘆道:“沒想到,有生之年,竟能回到此地。。。”

一如當年的繁華,而自己卻垂垂老矣,當年被貶金陵,就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

奈何天威難測,造化弄人。。。

ps:改的腳步停不下來,我看好幾個人評論“開國三十年就成這個樣子了?”,我也納悶了,怎麼來的開國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