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先生從一開始就決定斷絕這份榮光。

他可以超越這世俗權利的巔峰,但他的一切權利都不會有任何人繼承來繼承。

這是劉桐從荀或書中看到的,第一任改革者需要有的條件,而他的老師就以這種條件約束著自身。

“不這樣做的話,再好的制度也會亂,不知要削弱皇帝的權利,更要讓所有高官之間權利相互制約,我希望在未來,人們追逐的會是榮譽,而不是權利。”

荀或指著自己的胸口說道,“我書中寫到過的那個社會你應該有映象,所有的底層覺得自己生活在淤泥之中理所應當。”

“這是制度、宗教、信仰在一代又一代時間之中催眠而來的成果,如果將這一切反過來呢?”

“將榮譽、國家作為整個社會的追求,將到達巔峰之後的急流勇退視為最崇高的賢達,一代、兩代……數代人之後,或許這天下真的會安寧很多。”

荀或遙望著天穹,“有一天,出將入相並非為了光宗耀祖,並非為了獲得權力與金錢,而是真的為了造福百姓,為了大漢萬民。”

“真的……會有那樣的人麼?真的……會有那樣的時代麼?”劉桐看著荀或的背影,忍不住出聲詢問。

“真的有這樣的人啊。”荀或點點頭,非常從容的回答道。

他這一句話是真實的,不帶任何虛偽和謊言的。

雖然他對未來大漢制度的暢享有著幻想,但是這幻想的確是建立在這份真實之上的。

的確有這樣的人,有這樣的人出現在荀或的記憶之中,他們不是為了自己後代的富裕繁榮,只是為了素不相識黎明百姓而鞠躬盡瘁。

“或許這個時代還不會有這樣的人頻繁出現,但我們要相信未來。”

“心懷赤誠之人,在茫茫歷史之中並不孤零,只是制度的原因讓他們渾濁,制度的原因讓他們失敗。”

“所以我才要改變制度。”荀或再度指著劉備說道,“如果這制度不改變,那麼現在那位跪在大殿之外,為自己兄弟求藥救命的劉玄德,今後依然有可能變成為了皇位漠視兄弟死亡的劉玄德。”

“甚至,他都無法做出選擇,畢竟家天下的理念深入人心,投效諸侯,報效國家的本質原因永遠只是為了讓自己和自己身後的家族擁有代代傳承的權利。”

放下手,荀或的面色再度變冷,“到那個時候,為了自己的榮光,臣子們也可以逼迫著主公繼位大統。”

“從龍之功的誘惑太大,比當皇帝有過之而無不及。”

劉桐好像懂了,她點了點頭,再度問道,“那先生,赤帝爺爺會救皇叔的兄弟嗎?”

“生命之火當然會給,畢竟是我帶來的人。”荀或淡然的說道,“他和他的兄弟,本就是計劃中重要的一環。”

荀或說的很簡單,但劉桐卻不能簡單的聽。

“先生,我又有些不懂了。”

“不懂就對了。”荀或聳聳肩,“因為我也不知道說了什麼。”

荀或微微一笑,而劉桐同樣面帶笑顏。

“萬年也沒有聽先生說了什麼,實在愚笨。”

“今日晚些時候我便走了,這皇宮大內,你待在炎帝身邊便可保安全無虞,過兩個月之後,聯軍應該會進入虎牢。”

“屆時你便隨為師一同離開洛陽吧,留下的書你看看便可,書上寫的東西永遠不能全信。”

對著荀或,劉桐鄭重揖禮。

隨後,目送著荀或走向劉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