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點,洛陽城南的開陽門緩緩開啟,已經在門外站了一宿,凍得不行的荀或邁著看似堅定而緩慢,實際上凍得發僵的步伐向著門內走去。

在他的身後,士子與博士們已經聚集了百餘人。

荀或昨夜在畫眉樓的那段話早已流傳開來,現在所有人都好奇,荀慈明的兒子究竟要如何“扶大漢之將頹”,如何做到他口中的“中興大漢”?

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在好奇,為何董賊沒有對荀或下手,此刻就連呂奉先都已經不在此處了,可依舊沒有任何一個西涼士卒前來將其拿下。

荀或身邊方圓五米範圍之內沒有任何一個人,彷彿所有人都擔心靠的太近會被殃及池魚,會被從不知何處射來的冷箭洞穿胸膛。

然而荀或似乎毫不畏懼,他那單薄的身型在這些世家士子的眼中一瞬間就高大起來,就連那些和荀爽同一年紀的博士、大儒,望向荀或的眼神都有藏不住的欣賞。

當然,還有不少年紀大了些的博士、大儒因為站不住而被學生抬走,畢竟十二月的天啊,真的太冷了一些。

而隨著荀或從開陽門進入洛陽,那些士子們也緊跟著他的步伐前進。

大漢歷史的真正拐點——

即是今日!

即是此時!

一個時辰之後,朝會之上,聖上臨朝,百官就位。

董卓提劍著履,立於朝堂之上。

而這,也使得參與朝會的百官沒有一個敢坐下去的。

“恭喜陛下,昨日夜間,洛陽城外有一士子言其有除董之計,興漢之法!”

以一種非常和善的語氣,董卓向著劉協恭賀。

劉協看著董卓笑呵呵的告訴他——有人有除掉他的計謀——頓時就感覺背後一涼,而躲在大殿之後的長公主劉桐也為自己的弟弟捏了一把汗。

朝堂之上,袞袞諸公眼觀鼻鼻觀心,一個個的都不敢言語,甚至不敢大口呼吸。

至於倒向董卓的文臣?

抱歉,並沒有,這不是因為諸公有節操,而是因為有人在朝議的時候拍董卓馬屁被董卓拖出去杖斃了。

理由是——“我乃霍亂權臣,汝竟然黑白不分,諂媚尤甚,實乃漢室佞臣!”

沒有人能夠摸得清董卓的脾氣,整個京畿在董卓的傾軋之下,世家都如覆巢危卵一般人人自危。

劉協也在案几之後瑟瑟發抖,不敢言語,身邊的藤藤蛇儘量靠在他身上,幫助自己的主人,不讓他在董卓的威噬之下太過失態。

不過這次董卓真的沒有針對誰的打算,環顧了一圈之後,繼續開口說道:“聽聞此人乃荀司徒之幼子荀或,當年黃巾之亂時,卓與其有過一面之緣。”

眾人看了看三公的位置,然而那裡空空如也,司徒荀爽、司空袁隗今日都告病未至。

董卓自然也看到了這兩個告病未曾參加朝會之人,但他的臉上沒有絲毫的不快與惱怒之情。

“陛下,臣以為那荀或定然有興國安邦之妙計,大可召其來殿上。”

劉協看著彬彬有禮的董卓,越發感覺脊背冰涼。

可他根本不敢違逆。“既如此,宣荀或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