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荀或之謀,操控天下(第2/3頁)
章節報錯
全都是狗屁不通的知識點,任何一個朝代覆滅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種地的人把自己餓死,那就是金字塔最低端的人民根本佔有不了足夠的生存物資!
旱災、蝗災不過是誘因,真正的原因始於地主、豪強對土地的兼併。
中央在混亂,哪怕一天換一個皇帝,一月換一個年號,只要老百姓能夠吃得飽飯,那這個國家就絕對不會自己亂起來,甚至洗腦到位,百姓即使吃不飽,也能保證安定。
而洗腦的方法,一曰民主,二曰宗教。
可實際上現在的大漢根本管不到中央,現在的州郡府衙也管不到縣鄉,現在的縣鄉也管不到村鎮。
老百姓早就沒了土地,所有的糧食都被大大小小的世家所管控,中央下達的減稅命令並不會讓種田的百姓多得到一點糧食,只會讓世家手上的糧食變得更多。
為什麼百姓沒有土地了?為什麼種田的人連種的田都不是自己的了?
原因其實很簡單,就算將土地平均分給農戶,一旦來了災年,顆粒無收,農戶就不得不賣地買糧,過了幾十上百年,土地又會一點點的被豪強、世家集中起來。
農戶家裡很難積攢下來糧食,但豪強世家憑藉著積累,可以從豐收的州郡買糧。
土地、糧食、人口,一直以來,這三方面匯聚而成的矛盾,才是大漢衰落和滅亡的根本原因。
實際上現在的大漢已經有了和平的基礎,黃巾之亂讓人口驟然蒸發,若沒有董卓掀翻棋盤的動作,大漢恐怕已經掌握在世家手中,並將繼續延續百年的輝煌了吧。
“或兒,如果是你的話,又要怎麼解決這矛盾呢?”荀爽拿起一枚棋子,握在手中,隨後向荀或問了這個問題。
荀或雖然沒有想好投效哪路諸侯,但締造一個盛世的謀劃其實早已胸有文稿。
“必須有一場戰爭席捲整個大漢,不能死太多人,也不能不死人,對於百姓的傷亡要輕,對於世家的傷亡一定要狠。”
荀或眼神堅定,並且帶著視人命如草芥的殘忍。
“世家、地主、豪強的影響必須儘快剷除,之後才能建立新的秩序,而為了保證秩序的延續。”荀或從懷中掏出一本書,與東漢末年還在流行的竹簡,以及那些並不好用的紙不同,這是荀或用更好的工藝製作的紙張。
堅韌、潔白。
但這上面書寫的並非什麼傳世文章,而是荀或將所有文字簡化成了簡體字,並且還有標點符號,和這些符號的說明。
“以紙張和此簡化字型,句讀等物,可大大降低學習的文字的難度。”
現代漢語的字已經算是很難了,但小篆的學習難度可比現代漢語難多了,根本不適合推行。
既然要加強基礎教育,那麼荀或自然要考慮簡化文字。
在民國時期,以魯迅為首的文人曾經一度認為華夏之所以落後的原因就是這文字太難。
魯迅先生更是發出過“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吶喊。
至於說如何推行簡化文字?
這文字又不是我荀或發明的,而是從戰國時期荀子開始,荀氏歷經數百年慢慢完善的。
啥?你不信?
我荀或是荀爽之子,荀家家主,我會騙你?
當然,這些還不夠,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此外,或曾得到一山海堪輿圖。”說著,荀或指了指剛才被荀爽一子解雙徵留下的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