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研人才非常稀缺,像陳勁松他們這樣的研究生學歷已經是非常少有。

儘管他們在生活中親切得如同常人無異,可這些人包括李月兒在內事實上都身兼數個專案的研究者發明家!

塑膠袋只是三人合力在辦的其中一個專案罷了。

知道司寧和趙青葵過來不是為了遊玩而是想看看塑膠袋,而且趙青葵還說出了那麼一番發人深省的話之後,幾人被徹底地調動了工作積極性,二話不說帶著他們往實驗室走。

這裡說是實驗室也只是一個比較寬敞的開放式房間,這裡擺了許多對這個年代來說是相當先進精密的裝置。

但是對於受過現代尖端科研薰陶的趙青葵來說這裡就相當的簡陋了。

趙青葵算是第一次走進科研實驗室,。

不過也是這次親身接觸才知道原來實驗室也分三六九等,當然這種等級的劃分並不是能力大小,而是根據用途。

比如軍事武器實驗室是最高階別的,其次還有各種醫學類、醫藥類、民用日用類、農事科學類等等。

陳勁松他們的塑膠袋、橡膠研發、電纜隔熱層等等都屬於民用日用類,所以並不是歐美大片裡那些神秘的秘密基地,地下基地。

這裡只是一間普通的大房間,頗有點上化學實驗課時的大教室感覺。

陳勁松帶著幾人來到了塑膠袋的工作臺,只見這裡有個箱子裝著成品。

趙青葵過去一看,裡頭放著一沓黑的紅的塑膠袋,那模樣倒是跟後世的沒什麼區別。

不過一摸質地就知道這個是傳說中的不可降解級別的袋子,夠厚夠硬夠紮實。

“這個袋子我們拿去市場推廣過,雖然有不少人覺得方便,但價格他們接受不了。”

“價格多少?”趙青葵也不著急說自己的觀感,只順著他們的話題聊下去。

“1塊錢50個。”

趙青葵聽了也跟著皺眉,相當於2分一個,你說貴也不貴,但是讓人掏錢買個塑膠袋,又確實有些雞肋。

畢竟在她的世界,塑膠袋跟油紙布一樣都是店家配套的,但一配套就會算進物品成本里,對她的衣服來說還好畢竟衣服利潤高,對瓜子等利潤比較低的小商品來說,確實是挺大的消耗品。

不過比起定價,趙青葵更關心一個問題。

“你們不是隻管發明嗎?為什麼還要負責兜售啊?”

“國家只管重點專案,像這些小微發明我們只能自己兜售。”陳勁松也挺無奈。

這個問題他也苦惱了很久。

闢如司寧的課題,他研發一臺收割機,國家自然會出錢去造,但是他們這些民用製品,國家只會給一筆專案扶持資金,後續就要靠自己兜售了。

趙青葵又問:“你們直接賣給企業不更好嗎?”

“啊?”陳勁松一臉茫然。

“你們自己生產能力有限又耗費精力,還不如整個創意賣給企業,或者託付企業生產,你們談分成。只要大量投產成本立刻就降了下來,而且你們自己獲得一項專利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