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崇禎再加賦(第3/3頁)
章節報錯
儘管寧遠可以作為進攻山海關的理想出發地,但建虜不加經營,便需要從遼沉遠道運糧,並跨越廣寧和錦州這樣的荒蕪地區。
只從這一點來看,當時的建虜並不具備攻打山海關的物質基礎。甚至是攻下寧遠也無法駐兵守衛,與他們棄之不佔的錦州、廣寧是一樣的。
況且,從氣候和明軍的戰力等多種因素來看,孫承宗和袁崇煥重視覺華島對關寧防線的策應作用,其實是錯誤的。
反倒是被孫承宗蔑稱為“庸人”的前遼東巡撫王在晉,卻看出了其中的破綻,專門提出“該島俟天寒冰結奴騎可驅,兵船難渡,或暫移於寧前之間。”
“其登岸也須船,其開船也待風,城中緩急弗能救也”。王在晉不僅要把覺華島的兵馬糧錢轉移到寧遠,還認為覺華島與寧遠根本談不上什麼犄角之勢。
覺華島並無堅固的防禦設施,海水結冰也不是很稀奇。建虜鐵騎能履冰而過,覺華島如何能保不失,又如何策應寧遠?
袁崇煥難道不知道覺華島海水結冰,但他不僅將寧遠城外龍宮寺的大部分糧食轉運到覺華島,還嚴禁島上軍民撤離。
唯一的防範手段,便是讓島上軍民鑿冰,以抵擋建虜。
但凡有腦子的,都應該知道在滴水成冰的嚴寒中,靠人力鑿除十數里的海冰,幾乎是不要能完成的任務。
正是這樣的決定,覺華島上的數萬軍民慘遭屠戮,海量糧草物資和所有戰船全部被毀,袁崇煥難辭其咎。
以致於在後世有腦洞大開的網友,將袁崇煥的佈置視為陰謀論,以犧牲覺華來保寧遠,讓建虜搶夠了自動撤離。
郭大靖並不認為這是袁崇煥的陰謀,但卻相信袁崇煥的愚蠢才是原因所在。
人怎麼能這麼殘忍,這麼冷酷,這麼無恥。
數萬軍民的慘死一筆帶過,卻把龜縮守城視為大功,頂著“名將”的光環而沾沾自喜,得意洋洋。
千刀萬剮都是輕的,郭大靖想起這些,就忍不住心中的忿恨。
張燾並未覺察到郭大靖心中情緒的變化,繼續說著,“覺華水師大概有百八十艘大小船隻,堪為軍用的不多,只能起到運輸的作用,並無水戰之力……”
“多少有些用處。”郭大靖放下茶杯,緩緩說道:“關鍵是遏止遼鎮從外尋求糧草物資的路子,使其能被拿捏。”
張燾點了點頭,說道:“風水輪流轉,不是當初打壓封鎖東江鎮的時候了。遼餉大半都用在了他們身上,可他們實在是不爭氣,這也怪不得別人。”
遼鎮目前的境況,確實是自己作的。@精華\/書閣*首發更新~~而且,作了不是一年兩年,自建虜叛明、遼東軍興,便開始了自私自利的表演。
郭大靖澹澹一笑,說道:“此次不僅要強收覺華水師,還要與遼鎮攤牌。既然用民族大義已經感化不了他們,也不必再客氣。”
朝廷沒錢糧來養廢物,郭大靖也失去了耐心。
儘管平遼之後再處置,更加穩妥一些。但激進手段如果能成功,平遼能夠大大提前,對於所有的大明子民,都是福音。
移民工作的展開,從勢頭上看,會越來越多,這就需要更多的土地來安置,也需要一個安全穩定的大環境。
只有平遼滅虜,才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為此,郭大靖願意冒險一試。
“在遼鎮的將領中,祖大壽及其家族,是最有實力的。恐怕他是難以爭取的,至少在山窮水盡之前,他應該不會放棄掙。(本章未完!
第四百四十六章 崇禎再加賦
扎。”
郭大靖對於張燾的分析很認同,此次親來,也沒奢望能一蹴而就地完成對遼鎮的吞併。
有些將領,比如何可綱,比如朱梅等人,郭大靖還是寄予希望,並會盡量給予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
而象他們這樣與遼鎮的利益繫結比較寬鬆,心中還存有忠義的將領,或許也將是祖大壽最先排斥或是拋棄的。@精華\/書閣·無錯首發~~。
第四百四十六章 崇禎再加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