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崇禎再賭一把(第1/3頁)
章節報錯
封建國家基本上都是一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這一點上,大明和朝鮮是相似的。
而且,朝鮮地瘠民窮更是出名,不管是光海君,還是現在的仁祖李倧,對於平頭百姓,生活並沒有什麼改善。
就連沉器遠,想立懷恩君李德仁即位為新王,也不是因為朝鮮民不聊生,仁祖李倧不恤黎民。
所以,在郭大靖看來,朝鮮換不換國王,對朝鮮百姓都是一樣。不要奢望什麼安居樂業,衣食無憂。
在這一點上,林慶業和崔孝一能看到朝鮮國內的民生,為之嘆惜,已經算是不錯的官僚了。
小冰河的高峰期,即便沒有郭大靖的幫助,朝鮮也能渡過。無非是餓死的人多少一些,老百姓的怨言大一些,不會動搖統治根基。
對朝鮮王室就是這樣,不會太在意。但對林慶業和崔孝一,卻是會感激在心的。
“天氣會越來越冷,春暖遲、下霜早,傳統作物減產歉收難以避免。”郭大靖緩緩說道:“東江鎮種植的新作物,經過幾年的實驗,已經證明更能適應變化的氣候。”
崔孝一頜首道:“沒錯,某在濟州試種了土豆和玉米,產量很高,氣候的影響看起來不算大。”
林慶業沉吟了一下,說道:“既是如此,崔賢弟,你明年便在新義州大量種植。效果顯著,某便在平安北道推廣,並上奏朝廷。”
不是不相信郭大靖,畢竟這是關係到一年收成的大問題,林慶業謹慎小心,也不為過。
郭大靖心中暗自嘆了口氣,推廣種植土豆、玉米、黑麥,他已經上奏朝廷,可卻未見到推廣種植的旨意。
或許,崇禎覺得這種小事不值得下旨;也或許,他讓下面臣子去做,但大明官僚不認可,他們的執行力,也難以完成這個任務。
或許,有些地方官即便感興趣,也不敢馬上就推廣種植,只能小規模地試種,見到效果後才敢大力倡導。
不管到底是什麼原因,郭大靖都對大明官僚的低效率十分不滿。拖一年,民亂更加嚴重,百姓更加困苦。
如果說之前還有點小擔心,害怕建虜從朝鮮這裡搶土豆,也改換種植模式。但到現在,已經不存在這種可能了。
就算是建虜要搶,也要等到明年朝鮮種植收穫之後。他們再種的話,又是一年的時間。
兩年哪,郭大靖不會給建虜這麼長的時間,給他們輕鬆種植土豆的機會。土豆已經挽救不了建虜,不僅是缺物資,更重要是的缺人。
如果吞併遼鎮順利的話,明年秋後,郭大靖都要提前發動總攻,把平遼滅虜的程序大大提前。
“沉碩慶在大明禮部任職,聽說又有晉升。”林慶業呵呵笑著,把一份禮單遞給了郭大靖,說道:“這是沉器遠大人送給毛帥和郭帥的禮物,以表感謝。”
郭大靖也不客氣,接過禮單只是略看了一眼便收了起來,笑著說道:“沉大人客氣了,請代郭某致以謝意。”
沉碩慶在大明官場混得好,郭大靖不是很清楚對沉氏家族在朝鮮的地位有多大的幫助。
但從沉器遠的重禮相謝,他猜測應該是助力很大。沉碩慶有這樣的家族為後盾,依靠錢財開路,在官場上應該會比較順利。
說是崇洋媚外,可能不是很確切。但當時的朝鮮,對於天朝上國的大明,確實是非常仰慕崇敬。
就象後世,家裡有個人能在某外國混得風生水起,那說話的口氣,挺直的腰板,自然是家人炫耀的資本。
而且,沉碩慶不是朝鮮派到大明的常駐使節,而是真正的大明之臣,分量自然又重了幾分。
沉器遠交好毛文龍和郭大靖,自然不只是因為沉碩慶的關係。如果發動政變,離得最近的東江鎮是何態度,能否相助,恐怕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郭大靖不想管,也不願意管,誰當朝鮮國王,只要不與大明為敵,他都不在乎。當然,對於親明派主政,郭大靖還是要盡力地幫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