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葉赫部的老者恭謹地說道:“將軍說的極是。有本事就活著,沒能耐就去死,沒人可憐他們。”

“這是他們的報應。”一個遼人恨恨地說道:“以前他們能搶,現在就去跟老天要食兒吃吧!”

劉奇士冷笑了一聲,說道:“你們反正有功,把這些建州女真人管好,東江鎮會照顧你們的。大軍明天要開拔,你們抓緊時間把建州女真人分隊,好好管理起來。”

眾人連連恭謹地答應著,紛紛躬身施禮後離去。

這些監工都發了些武器,他們會貼身監視並看押俘虜,飛騎則不會直接接觸和麵對,這也減輕了他們的負擔。

為了節省糧草物資,明天開拔後,將再次分兵,只留下五千人馬緩行押送即可。

不過是數萬老弱婦孺,不僅沒有反抗的武器,更缺乏反抗的力氣和希望。

“反正太晚了,甚至算不上是反正。”劉奇士對葉赫部還有那麼一點點的感情,但也不多,望著遠去的人影,翻了下眼睛。

雖然他是葉赫部出身,但這麼多年下來,他已經徹底融入了遼人,融入了東江鎮這個團體。

至於建州女真人俘虜,劉奇士根本不在乎。只不過,是基於郭大靖的計劃,他在敷衍地執行而已。

“郭帥要給這些建虜一條生路?還是要獻俘京師,換更多的錢財?”

劉奇士不是很清楚日後的安排,來到營地的火堆旁坐下,隨手接過親兵遞上的烤馬肉,大口地嚼吃著。

郭大靖並沒有獻俘的想法,要獻的也不是老弱婦孺,給人以充數的嫌疑。

這些俘虜將被分成數十個村屯,採用莊園化的管理方式,進行耕種生產。或者說,俘虜是農奴,至少在三五年內不會改變。

在一兩年之內,哪怕是大量移民,東江鎮也未必能夠消化遼東的土地。象建州這樣的,也只能先靠俘虜打下物資的基礎。

也就是說,俘虜只要賣力勞作,便能夠吃飽,生存自然也不是問題。但建州可能不會是他們的久居之地,早晚要給漢人的。

天色將晚,劉奇士和將士們在吃喝暢談,對於遠處的喧囂充耳不聞。不管葉赫等女真部和原來的包衣奴才如何報復、苛待,都已經不關他們的事情。

“你們幾個,待本將走後,一路上要多加小心。”劉奇士召來幾位將領,叮囑交代著,“敢鬧事兒的,都砍了,絕不能讓咱們的人再有死傷。”

“放心吧,將軍。”陳仲宇把一根樹枝扔進火堆,閃爍的火星映著他的臉忽明忽暗,“就憑那些喪膽的建虜,都不用軍隊動手。”

另一個軍官嘿然笑道:“敢鬧事兒,就殺它個人頭滾滾。還就不信了,到現在還敢不老實。”

劉奇士哈哈大笑,說道:“郭帥那邊,肯定急著用人。某先回去,給你們佔個好地兒。錦州、廣寧,還是遼北?可都需要飛騎駐防。”

眾人笑著各抒己見,有的說錦州好,有的說廣寧更重要,有的還認為遼北才是下場作戰的出發地。